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逐渐走出“破净值”阴霾。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了2023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情况。《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出现下滑,理财收益率有所回暖,理财产品净值持续修复,可谓喜忧参半。随着近日银行三季报的陆续发布,根据已披露的相关数据,各家机构理财规模较半年报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四季度,银行理财能否重回资管“一哥”宝座备受行业和投资者的关注。
上半年:市场逐渐回暖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共有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3.71万只,较年初增长6.88%;但存续规模却下降至25.34万亿元,自去年年底以来再度出现下滑。同时,《报告》也释放了诸多积极的信号。今年上半年,理财收益率有所回暖,各月平均收益率达3.39%,自从2022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下跌至2.09%以后,再次回到“3”区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36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474亿元,同比增长19.61%;投资者信心也不断提升,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突破1亿元大关。银行理财市场逐渐迎来市场回暖的大潮。
“最近收益比较稳定,就多买了几只理财产品。”市民戚女士告诉记者,由于银行存款利率不断降低,加上发现理财近期比较稳定,她又重新将大部分资金投入理财市场。与戚女士类似的,还有许多投资者选择重回理财市场,都是基于产品收益率逐渐回暖。
在业内专家看来,一方面,债券市场的企稳,让银行理财得到喘息之机。因为银行理财的投资对象以固收类资产为主,债券就是其主要的投资对象。银行理财的收益回升,离不开债券市场的企稳反弹。另一方面,其他投资理财市场的表现不佳,也给了银行理财更多的机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银行的存款利率一直在下降,股票和基金市场的表现也一般。而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却还能上涨,已属难能可贵,这也给了银行理财更多打翻身仗的机会。
四季度:有望持续回升
根据已披露相关数据的上市银行财报,截至三季度末,多家银行理财规模较上半年上升。其中,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由上半年的2.53万亿元增至2.58万亿元,环比上升1.97%;平安理财则由上半年的8835.54亿元增至9679.54亿元,环比上升9.55%;南银理财理财产品规模则由上半年的3426亿元增至超3700亿元,环比上升近8%。
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银行理财存量规模,较前一周增长1619亿元至27.44万亿元,相比年初时增加了4万亿左右,基本恢复到了上年末的水平,为今年以来最高水平,表明当前理财规模持续恢复。按照这个趋势,到年底时,银行理财的规模甚至有望超过上一年的规模。
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相较存款,银行理财的吸引力升高是原因之一。同时,今年以来,为吸引投资者,多家理财机构进行了费率的调降,拓宽投资者收益区间。 在业内专家看来,四季度,无论是产品收益率还是投资者信心,仍存在一定的修复空间。在低利率环境下,伴随下半年理财冲量节奏发力的惯例,银行理财仍然有望重回资管领域第一大行业,其整体规模有望恢复至2022年中29万亿元以上的水平。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栩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