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挂牌运行。十年间,全国先后分6批陆续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和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从今天起,央视新闻频道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开放最前沿》,展现自贸试验区设立十年来的最新变化。下面我们先去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看一看。
01
自贸试验区十年:从“1”到“21”的扩围
通过卫星图,可以清晰感受自贸试验区十年之间发生的巨大变化。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总面积只有28.78平方公里。之后,“试验田”的范围不断扩展,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和临港新片区相继纳入,如今,上海自贸试验区覆盖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在最新设立的临港新片区的卫星图上可以看出,四年时间,滴水湖沿岸的空地如今已高楼林立,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就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面积不断扩大、产业不断聚集、功能不断增强的同时,其他20个自贸试验区在全国陆续推出。
2015年,(+3)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设立。
2017年,(+7)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贸试验区设立。
2018年,(+1)海南自贸试验区设立。
2019年,(+6)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贸试验区设立。
2020年,(+3)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设立。
十年间,我国自贸试验区的总面积从不到30平方公里发展到3.8万平方公里左右,涉及51个城市和海南岛全岛。今年上半年,我国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和18.6%的进出口总额,带动全国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02
上海自贸试验区:从“苗圃”到“森林”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于2013年9月,是我国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田”,上海自贸试验区坚定不移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大胆创新实践,十年之间,上海自贸试验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跟随记者去了解一下。
03:44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张江高科技片区,每天都在上演着新的科技传奇和创业故事。全球人才、科研项目、高新技术在这里蓬勃发展,创业企业、孵化器等在这里“开枝散叶”。
自2013年9月以来,国家先后印发四轮方案,推出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的1.0版、2.0版、3.0版以及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
上海自贸试验区由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240平方公里,一揽子开创性政策相继推出,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加大开放压力测试等方面不断破题探路。
开放促进改革。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不仅推出了我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还创设了第一个自由贸易账户,实施了第一批“证照分离”改革,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打造了首家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数据显示。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源自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的,占比近一半。
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挂牌以来至2022年底,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新设外资项目1.4万个,实际使用外资586亿美元。2022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都约占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总额的30%。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 赵义怀:我们聚焦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关键领域,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自贸试验区建设要从“苗圃”变成“森林”,上海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开放综合优势,一直站在我国扩大开放和制度创新的最前沿。
03
自贸试验区:新高地引领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不仅是上海,目前,我国21个自贸试验区已经覆盖了东西南北中等多个区域,一项项制度创新从自贸试验区这个开放新高地复制到全国,促进我国构建起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接下来,我们再去海南看一看。
在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一系列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压力测试正在进行。“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让这家企业进口货值为455万元的一批加工增值内销大豆油,享受了免征关税41万元,不仅让企业降低成本,也推动了各类要素自由便捷流动。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慧:当初吸引我们来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原因就是加工增值30%免关税这个政策,从来以后到现在享受加工增值这个政策已经减免了2亿多元的关税,其中去年一年就有9000多万元,实际上我们还享受了更多的自由贸易港的优惠政策,比如自用进口设备零关税政策。
以自由贸易为主线,加快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实施两年多来,海南洋浦已有9家企业开展加工增值业务,加工增值内销物品累计货值31亿元,免征关税2.4亿余元。这一政策已在海南扩大试点至海口综合保税区等多个区域。
2013年以来,自贸试验区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经过7次缩减,从2013年的190项减少到如今的27项,制造业条目已经归零,服务业开放持续扩大。2021年,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在专业服务、交通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作出了水平较高的开放安排,实现了跨境服务贸易管理模式的根本性改革。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崔卫杰: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推出了一系列高水平开放举措,助力自贸试验区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稳定器。
04
全国各自贸试验区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放眼全国,不仅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越来越短,各自贸试验区也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广东自贸试验区不断推进粤港澳职业资格互认;重庆和四川探索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的新模式,依托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等枢纽建设,推动陆上国际贸易规则创新。今年7月,国务院出台有关措施,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数字贸易、营商环境、风险防控等6个方面,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5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先行先试。
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