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自贸片区:强化内外协同联动 提升通关便利

8月29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下简称青岛自贸片区)四周年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青岛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赵义表示,青岛自贸片区设立四年来,青岛海关将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关键抓手,围绕海洋强国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不断提升通关便利,促进产业转型,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山东外贸高质量发展。

四年来,青岛海关强化内外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区关港”联合创新平台等作用,先后推出近80项监管创新举措,其中2项在全国海关复制推广,9项创新举措在海关总署备案,备案数量居全国海关首位;先后有34项创新制度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占比超过20%,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海关推进制度创新的首要阵地和重要平台。

聚焦贸易便利,着力“提速度”。将通关便利化水平作为监管制度创新的主攻方向。首创“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新模式,通过整合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内陆港与青岛港信息相串联,货物通过铁路运输到青岛后直接装船离境,解决了铁路入港“最后一公里”问题,据测算,每票货物通关时间由原有的20小时缩短为3小时,境内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0%。再比如,为解决传统模式下进口棉花鉴重效率低、精准度不高的问题,我们首创棉花智能鉴重新模式,取代传统的人工鉴重,实现远程“云复磅”,每票可为企业节省资金成本600余元。

聚焦供应链,着力“稳规模”。针对近年来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外贸下行压力大等问题,聚焦增强外贸供应链强度韧性,实施监管制度创新。首创并在全国复制推广了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新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将同一集团项下的多个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监管,使保税货物在企业集团内部实现自由流动。目前,已经有14个企业集团的55家企业参与试点。据测算,前7个月为企业节省资金占用6000余万元。支持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做大做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自贸片区管委等加强战略合作,建设国内首个大宗商品仓单登记系统。今年1-7月份,辖区内6家“20号胶”的期货指定保税交割库参与交割量已经占了全国的90%以上。

聚焦贸易提质,着力“优结构”。将支持促进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外贸转型升级作为监管制度创新的重要发力点。围绕促进海洋产业发展,我们推出了“进口海洋生物样本‘清单式’检疫审批”模式,根据企业年度进口需求,对进口生物样本实行汇总审批,实现“一次办理、全年许可”。围绕支持跨境电商做大做强,推出“网购保税+线下展示”新模式,并开展了跨境电商进口退货中心仓和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的业务试点,这些举措推动了跨境电商业务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下一步,青岛海关将深入贯彻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紧扣青岛自贸片区的发展定位,坚持向海而兴、向新而创、向实而行,结合“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加大对内挖潜和对外协作力度,力争在创新质效等方面有新的提升。将青岛自贸片区作为“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的试验场、主战场,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海关监管理念、监管模式、监管手段实现新提升。充分发挥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区关港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优势,加强联动创新,在跨区域、跨部门的集成性制度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积极争取并支持有关改革经验、创新制度、先进模式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支持推动各类新业态、新模式率先发展,打造各类新业态聚集发展的高地。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于倢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