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市南区:老旧小区“改”出幸福新生活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随着市南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持续推进,一个个小区旧貌换新颜,墙皮脱落的楼体粉刷一新,坑坑洼洼的路面变得平坦整洁,家门口有了锻炼的小广场……广大居民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仍是市南区老百姓特别关注的民生工程。2023年,市南区将继续以深化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围绕基础设施完善、生活品质提高等要求,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众多老旧小区被“点亮”,群众“愿景”变“实景”

在秀湛路社区华严支路7号楼院,72岁的王女士已经居住了20多年。之前小区功能老化严重、地下管线“超期服役”、空中飞线犹如蛛网、卫生死角随处可见,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亟需得到改善和提高。

2022年,华严支路7号楼院经过一系列的改造,道路整洁、环境宜人,王女士的生活也变了样儿。她经常到改造后占地约600平方米的活力游乐场所,与楼院的老邻居散散步、聊聊天,心情也变得更敞亮了。

无独有偶,走进改造升级后的登州路11号,院内篮球架、楼院信息栏、卫生间……一应俱全。右转进入过道,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生动活泼的彩绘墙。继续前行便到了时光花园,邻居三五人、朋友七八人,时光花园里议时光,网格楼院里说风尚,好生惬意。

自开展城市更新和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以来,从粉刷楼体、增补绿地等拉升小区“颜值”,到更新铺设水、电、气、暖等管道设施,整治小区“里子”,2022年,市南区改造老旧小区82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3万户,新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22部。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城区环境品质、推进城市更新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3年市南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计划实施23个老旧街区改造项目,改造建筑面积242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50万平方米,加装电梯投入使用100部以上。

建停车场、口袋公园,老旧小区升级改造驶入“快车道”

走进市南区燕儿岛路和宁夏路交叉口建设现场,工友们正在浇筑混凝土,如火如荼地施工。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将被打造成为微笑公园,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绿意,感受“诗和远方”。而这处小小的口袋公园正是金门路街道三明路社区“见缝插针”打造社区新空间,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

据悉,三明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涉及燕儿岛路一小区、古田路一片区等七个区域。项目区域内共有64栋楼,约2551户,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作为年代久远的老旧小区,楼间空地之间高差变化很大,台阶、坡道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地面铺装破损严重,绿地下木及地被缺失,线缆杂乱,违建临建等现象较为普遍,居民改造意愿很强烈。

为此,街道下大力气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按照“繁花三明”的设计主体,推进三明路社区改造焕新工作。据了解,目前违建拆除及拆违后恢复、弱电改线施工、老旧挡墙加固、挡墙外立面粉刷等工作都在条不紊的进行,有的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

如今,走进改造后的小区,整洁有序的环境令人眼前一亮,“绕着改造后的小区走上一走,整洁、干净、有序,让人心情愉悦”。在三明路社区住了10多年的李先生说。

每天回家为“抢车位”发愁,“停车难”“回家难”是部分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的常态。去年,市南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充分盘活利用“边角地”“闲置地”,因地制宜规划停车泊位、加装非机动车棚,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现象大为缓解。

在三明路社区改造过程中,街道和社区设置调查问卷,向市民征询老旧小区改造的意见。根据结果统计,居民反映最多的问题正是停车位少、停车难。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位于三明路以东、宁夏路以南的三明路地块停车场建设已经启动,相关前期手续正在办理。项目计划在地下空间建设智慧立体机械停车库,规划停车泊位达140余个,真正让附近的居民回家和停车不再是“进退两难”。

从怎么改到怎么管,居民群众唱“主角”

居民小区是城市中人们生活的“单元格”。小区的设施建设、环境治理,与每一位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老旧小区怎么改,改后怎么管,生活在小区的居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凝聚共识在前,2022年市南区老旧小区改造涉及整治384栋居民楼,能够把一个个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得益于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群众协商议事的作用。

比如,在八大关街道,社区网格自管会建立小区支部党员、居民代表、商户代表等多方参与的协商议事机制,在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设计、方案公示、进场施工等每个环节,邀请社区干部、居民代表、设计人员开展民意调查,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由居民“菜单式”确定改造内容,变居民“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小区居民利益诉求不同,意见不一很正常,但是社区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机制,选出热心能人,组织居民协商。”八大关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街道发动老教师、老教授、老党员,以及社区调解组织组建网格自管会,又把楼院里的居民骨干力量都挖掘了出来,畅通街区管理的“神经末梢”。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改、七分管”,如何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维护和治理,湛山街道给出了它的答案。

街道在城市更新进程中,积极探索,为物业服务引入预留了发展空间,与青铁物业等积极沟通协作,通过改造街道内废弃车库,打造了“大物管”办公室,建立青铁物业社区物管服务中心2处,配置微型消防车1辆,电动巡逻车2台。届时,“大物管”办公室将以更加便捷的智慧服务平台,满足居民群众对保洁、保安、保序、保绿等全方位要求,同时也会定期举办居民自管议事及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拉进居民和物业、网格之间的联系,预计服务秀湛路社区内48个楼座,129个单元,2000余户居民。

如果说,湛山街道“大物管”办公室是居民自管和城市物管有机结合的试验田。而在金门路街道旌德支路1号大院、宁国路17号院等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则是通过党建引领楼院实行自治,探索行之有效的居民自治新模式的典型。

旌德支路1号大院是典型的开放式老旧楼院。近年来,在社区党委指导下,大院成立了自管委员会,建立了完善的自治体系和治理模式。 据悉,自管委经过核算、调研并征求居民意见后,按照每家每户按房屋户型收取管理费,即套二20元/月,套三30元/月,收费远低于周边物业管理小区。自管委雇佣保洁人员,日常维护楼院坏境。

考虑到楼院内车位紧张,在保证每户一个停车位的情况下,停车收费标准定为首辆车50元/月,第二辆车80元/月。小区内老年人居多,虽然有些老年住户家中无车,但是老人子女时常来看望父母,停车需求大。但是如何收费,为此,自管委动了脑筋,下了功夫。最终,自管会邀请了街道党建共建单位松立公司参与提出了安装慧停豆系统的解决方案,每月可为每户配备30个小时的免费停车额度,圆满解决了临时停车的问题。

如今自管委的工作现已步入正规,居民对于自治委员会的工作越来越认可,居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了。

“居民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逐步实现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老旧楼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提高了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金门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很多楼院自治成功后,他们将在街道其他楼院推行该管理模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倚慰 通讯员 刘洋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