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这里是一片盐田荒滩;30年后,这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遍布。30年来,青岛高新区秉持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承载着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火炬”和“引擎”的担当,以奋斗为名、以创新为笔,在一日千里中镌刻下高新诗篇,擘画着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高新造”成就青岛骄傲、中国荣耀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青岛高新区在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实实在在走出一条创新之路。“硬科技”之花灿烂绽放,越来越多的“高新造”成就青岛骄傲、中国荣耀:青岛浩赛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清合金网衣填补了防附着网衣的空白,解决了海洋养殖领域长期存在的网衣痛点问题;力鼎智能装备(青岛)集团有限公司的冲焊桥壳总装自动化生产线,填补了行业空白;青岛小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最早将MEMS(微机电系统)微振镜技术用于3D结构光视觉模组和3D建模,3D视觉技术精度达0.01至0.2毫米,居国内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平……
企业发展释放“高”“新”动能
秉承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青岛高新区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把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在青岛市工研院注册成立的青岛小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经过7年发展,已成长为国内三维机器视觉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企业专注于3D感知技术的研发及其应用,致力于为工业、消费和安防等多领域提供3D视觉核心器件和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最早将MEMS(微机电系统)微振镜技术用于3D结构光视觉模组和3D建模的公司。青岛浩赛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清合金网衣解决了海洋养殖领域长期存在的网衣易附着、强度低、寿命短、维护成本高,网箱抗风浪性能差、有效养殖空间利用率低等痛点,填补了防附着网衣的空白,助力规模化养殖走向深海。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优化创新生态,一批批创新能力强、技术壁垒坚实的“排头兵”企业在青岛高新区不断涌现:将核心技术攻关与真实场景需求牢牢结合,青岛慧拓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打造出世界唯一全机型、国内唯一多矿种、全场景适配的智慧矿山操作平台;力鼎智能装备(青岛)集团有限公司的冲焊桥壳总装自动化生产线,填补国内行业空白……
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进入2022年第四季度,一派高质量发展的火热景象持续上演,企业发展开足马力,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放眼青岛高新区,机器人、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纷纷落户于此,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1+2+1”现代产业体系蓬勃发展。
目前,青岛高新区医疗医药产业已经聚集了全市1/2的“链主”企业,1/3的市场主体,贡献了全市1/4的营业收入,将依托康复大学,突出康养特色,坚持招大育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竞争力的“中国康湾”。在机器人产业领域,青岛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链条上下游已初步形成企业梯次和产业闭环:ABB、安川、新松等6家世界机器人排名前10的企业落户;毕勤、海克斯康等一批外资优质项目落地发展;新松机器人、软控集团、科捷机器人、科捷智能装备、宝佳、北洋天青等本土企业迅速崛起。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抢抓数字机遇,聚焦信息安全、大数据、智能软硬件等重点领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靠的是谋划和落实。
2022年以来,青岛高新区新引进总投资185亿元的重点项目24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25个。世界500强企业阿斯利康将投资建设区域总部项目和气雾剂生产基地项目,成立以罕见病为主题的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创新园及产业基金,实现跨国药企在山东投资生产的零突破,将极大提升青岛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算能科技将在高新区投资建设研发中心及北方业务总部项目,总投资6亿元,落地后将给高新区芯片产业带来重要推动作用。
瞄准产业链的优势和不足,青岛高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强链”“补链”,促进“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配套产业聚优成势,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不断涌现。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已累计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瞪羚企业2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58家,青岛市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3家。如今的青岛高新区正呈现出“一业兴带动百业兴”的发展气象。
持续培育发展“硬科技”
培育发展更多“硬科技”,需要科技创新的土壤。“青岛高新区的政策和产业环境和我们的‘双智’战略非常契合。”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数字化商务运营中心高级顾问孙智宏表示,自2019年入驻青岛高新区后,企业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领域获得诸多突破,陆续获评青岛市数字化示范车间、青岛市数字化转型重点行业赋能中心、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行业企业链主等荣誉,“这都离不开高新区的发展环境及为企业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厚植科创土壤,青岛高新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补贴政策,助力企业做大,产业做强。“青岛高新区出台了‘科创36条’‘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青岛浩赛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红表示,2021年公司获得了200万元的研发支持补贴资金,税务方面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省了40万元。
青岛高新区创新金融手段解决企业难题,推出了“高新贷”,专门用于扶持区内小微企业的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青岛高新区管委建立了“高新贷”风险补偿机制,若发生风险,政府与银行按照8:2比例分担风险。“及时给我们企业补充经营发展的‘血液’,对我们开展新的业务、加快推进项目研发进度等帮助非常大。”青岛珞宾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庆亚表示拿到“高新贷”,帮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栉风沐雨三十载,创新发展谱新篇。30年来,青岛高新区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作为目标责任,探索出一条“企业培育-产业集聚-区域崛起”的发展路径,让科技与产业在这片土地上创新融合发展,开花结果。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通讯员 肖玲玲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