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重拳出击!青岛市启动交互执法行动 护航种业振兴发展

为净化种业市场环境,加快构建现代种业治理体系,5月10日下午,青岛市种业执法提升年暨农业交互执法行动在平度正式启动。这是全市第一次由市级指定管辖,第一次统一在司法局备案,第一次在三个实行大综合执法改革的区市开展的轮转式交互执法。

相较于往年,今年的执法行动聚焦种业执法,将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强制种基地监管,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制种、盗取亲本、抢购套购等侵权违法行为;将针对网络销售隐蔽性强、跨区域多、销售链条长、追溯难等问题,加大对电商网络销售种子的巡查力度,对网络销售平台、网络经营商户进行约谈、整治,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护航种业创新、发展。

聚焦种业  交互执法区市联动重拳出击

近年来,虽然我国种业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但套牌侵权的假种子、实质相似的“仿种子”问题依然突出,既侵害了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严重制约种业自主创新,也给农业生产用种带来潜在隐患。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4月24日,农业农村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七部门召开全国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视频会议强调,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种业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种业市场环境。

就青岛而言,截至2021年底,青岛全市农作物、畜禽种业持证企业206家,累计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1189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种业整体发展存在种子领域套牌侵权行为多发频发等突出问题,假种子坑农害农问题也时有发生。针对当前存在的侵权套牌、制售假劣种子等问题,青岛高度重视,对加强种业执法,整治种业侵权作出了部署安排。

种业振兴,执法先行。青岛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魏志刚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在三个实行大综合执法改革的区市启动轮转式交互执法,首次将真实的执法环节纳入技能竞赛,把执法现场当作赛马场,通过执法机制创新,开好“顶风船”,锻造“硬作风”,实现作风能力双提高。这是青岛落实农业农村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比武的部署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市委“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和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五型”机关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活动通过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支持原始创新等措施把好“品种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种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狠抓大案要案查处,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违法行为等途径把好“市场端”。

严把“三道关”  全力实施种子全流程管控

魏志刚介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把基地、企业、市场“三道关”,有力打击侵权套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执法行动将重点聚焦三个方面:一是聚焦关键环节,全流程管控;二是聚焦难点痛点,实施精准打击;三是聚焦大案要案,树立执法权威。

聚焦关键环节,全流程管控。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强制种基地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制种、盗取亲本、抢购套购等侵权违法行为。强化种子收获前检查,严格查处违法违规生产转基因种子行为。重点检查生产经营品种、生产经营档案、包装标签及种子质量、品种真实性等。对投诉举报多、过往发现问题多的企业加大检查抽查频次;对开展种子质量认证、诚实守信的企业减少检查抽查频次。农作物种子方面,在春夏秋冬关键时间节点,对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组织开展集中治理,重点查处无证或超范围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假劣种子,未审先推、越区种植、套牌侵权,生产经营未按规定备案,未按规定制作、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等违法行为;畜禽种业方面,重点检查无证生产经营(含过期、超范围)、假冒优质种公牛冷冻精液、系谱档案不全等问题。

聚焦难点痛点,实施精准打击。强化对电商网络销售种子的巡查力度。针对网络销售隐蔽性强、跨区域多、销售链条长、追溯难等问题,积极协调公安、网信办、通信管理等部门,探索研究建立新业态执法办案机制,适时组织开展部门联合执法,严查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等违法行为,对网络销售平台、网络经营商户进行约谈、整治。有效运用DNA指纹图谱技术等检测手段,判断种子质量的优劣、品种的真伪,为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借助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分析研判执法风险点,充分利用执法信息系统和指挥平台,及时、准确查询有关品种的审定、登记、授权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等信息。

聚焦大案要案,树立执法权威。聚焦原始创新保护不足、侵权打击力度不够等问题,对群众反映集中、社会关注度高、套牌侵权多发的重点区域和环节,要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建立重大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制度。把查办大案要案、典型案件作为衡量案件查办质量的最直接标准,在本辖区全面检查的基础上突出大案要案,达到查处一个、教育一批、震慑一片的效果。

全链条追溯  斩断套牌侵权等非法产业链

青岛种业营销网络遍布20多个省市,成为全国大白菜、花生、小麦、蓝莓、葡萄、肉兔等重要良种生产供应基地,甘兰、生菜、菜豆等蔬菜良种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9个国家。

对于全链条中的重点环节之一——电商网络销售种子的巡查情况,魏志刚表示,此次执法行动将通过交互执法,加强统筹协调,全链条追溯,加强跨区域种业执法协作联动、信息共享,做到“一处发现、全国通报、各地联查”,既查制种基地、生产企业,又查加工、销售环节:既就地查销售终端的违法种子,又通过联合执法机制,追根溯源,从源头斩断套牌侵权、制假售假的非法产业链。

同时,建立健全与公安、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线索通报、定期会商、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建立重大案件公安机关提前介入机制,加强种业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嫌犯罪的种子违法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从严从重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此次行动,青岛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将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对复杂疑难案件和跨区域案件直接查办,及时发布执法典型案例,加大警示震慑力度。

“好种多打粮,劣种苗儿黄”。加强农业执法,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对种业创新者核心利益的最大保护、是增强我国种业竞争力的最大激励、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最大支持。近年来,我市种业监管手段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21年,全市共查办种子违法案件83起,执收罚没款182万元,案件数和罚没款分别同比增长40.68%和64.11%,收缴假劣种子3.3 吨。这充分彰显了种业执法强保障、促振兴的作用。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通讯员 冯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