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保障农业用种安全,今年以来,青岛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按照部省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两创两制”对种子违法行为重点攻关,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全市查办种子违法案件54起,罚款181.51万元,罚款额比去年增长63.67%,集中销毁玉米、胡萝卜、大葱等假劣种子3300公斤,全面净化了种业市场。
执法支队
创新运用DNA技术。在全省率先运用DNA技术开展种子执法,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DNA指纹谱带数据比对高效鉴定农作物种子真伪,改变了以往假种子主要靠农作物生长期才能辨别的问题,实现了早筛查、早发现、早处置。今年以来,运用新技术查办非法经营假种子案7起,罚没款141.48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用种安全。
创新法治宣传方式。结合农业生产特点,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执法人员走上田间地头,通过短视频、直播、视频连线等方式,现场讲解如何识别假劣种子,在线指导培训,受众8万余人次。
健全执法协作机制。秉持“一盘棋”的大执法理念,与上海市、郑州市、济南市等9个地市构建跨地域执法联动机制,按照“信息共享、联络反馈、联席会议”原则,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发挥各自优势,适时研判重大案情和执法难点,实现“一处发现、各地联查”,查办大要案3起,有效解决跨地域查办案件协调取证难等问题,提升了办案质效。
健全违法投诉举报机制。依托12316、打假热线、农业诉前调解工作室等平台,及时受理违法案件或问题线索的投诉举报,实行“首问负责—调查鉴定—事故调解—限时反馈—跟踪督导”一条龙服务,确保农业用种放心安心舒心。
来源:青岛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