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海空天”黑科技给大海“体检”

太空高分系列卫星影像遥感、空中无人机航拍、海面无人船上阵……19日,记者从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获悉,按照市生态环境局安排,该院开展近岸海域监测工作,给大海“体检”。和此前不同的是,这次用上了无人监测船、无人机等“黑科技”,既延伸了监测人员的视野,又方便实时查看。这些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立体化环境监测监管模式,为“十四五”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开好局起好步。

140瓶样品给近海“体检”

市环科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市生态环境局各分局结合各自海域开展部署,制定相应监测方案。受各分局委托,该院对所采集的海水样品进行监测分析。此次近岸海域监测,历时9天,涉及海域包括高新区、李沧区、市北区、崂山区、市南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西海岸新区,累计完成70余频次监测,共采集140瓶样品。

“有了这些样品,就可以拿到实验室开展分析,对近岸海域水质情况有所了解,等于是给大海做了一次‘体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牵涉到多个部门,该院从监测方案制定到具体实施,从样品采集到送样交接,从实验分析到数据上报,各个环节紧密相扣,高效有序。

系列“黑科技”上阵助力

本次近岸海域监测过程中,市环科院使用大型无人机、无人监测船等新型监测技术,并结合高分系列卫星影像遥感数据,以定点巡航的方式实地考察观测,使监测人员实时、精确地掌控目标海域的监测条件。

由于是近岸海域监测,具体取样工作由人工完成,但无人机和无人船等“黑科技”的应用,延伸了监测人员的视野。无人船还具备实时监测功能,可将所经过区域的水质情况实时通过无线传输系统传送给操作人员。

近岸海域面积99%水质优良

近岸海域水质和市民切身体验相关,以崂山区为例,海域面积28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71公里,拥有海湾11个。市生态环境局崂山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崂山区2021年全年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良好,各项监测因子均符合相关要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全面完成298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并销号;完成14个渔港码头环境综合整治,渔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完成16家工厂化养殖育苗单位养殖尾水试点改造治理,并通过专家验收。在全市2021年度湾长制考核中,崂山区被评为优秀。

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同比升高0.2个百分点;在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青岛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名,成为省内唯一成功入选的优秀案例。按照要求,生态环境部门每年对全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重点海域海洋生物栖息地面积变化状况。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我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我市不久前出台《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立四项原则、四个目标以及十项指标,对未来五年我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系统谋划,对“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等作出部署安排,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现“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保护目标。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陈璐 通讯员 倪优 许淑娟 戴永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