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52只企鹅“帮忙”保壳? 大连圣亚再被问询

新华社上海5月20日电(上海证券报记者 吴正懿)憨态可掬的企鹅,竟成为上市公司保壳的“中流砥柱”。不管企鹅愿不愿意,反正这钱是挣到了!

此前陷入控制权争夺战的大连圣亚,5月18日晚回复上交所的年报问询函。问询重点是,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1.14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404.6万元,与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情形中规定的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极为接近,公司是否存在规避相关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的行为。

在退市新规语境下,这道“考题”对绩差公司极为关键,关系到“披星戴帽”的问题。此前,大连圣亚曾在1月30日、4月28日、4月29日分别披露公司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逆袭”来得有些突然。

出人意料的是,“力挽狂澜”的主力,竟然是52只企鹅。大连圣亚海洋生物的轻资产输出模式,能走得通吗?

靠企鹅实现营收破亿

来看大连圣亚的主营构成:2020年,公司实现景区运营收入6565.54万元,会展服务收入860.90万元,动物销售和租赁收入合计2188.21万元,商业租赁收入1603.57万元,上述四项收入合计11218.22万元,确实是“精准踩线”。

景区运营、会展服务、商业租赁是旅游类企业的常规业务,特殊的是动物销售和租赁收入。据公司回复,动物销售系公司将其自行繁育的企鹅用于出售。

公告称,2008年以来,大连圣亚繁育的企鹅,既有作为展示之用的(即生产性生物资产),也有用于对外销售的(即消耗性生物资产)。2020年10月,公司现任管理层接管公司后,认为通过对企鹅繁育技术的长期持续研发投入,大连圣亚已成为国内数家能够提供优质企鹅销售的企业之一,作为国家级南极企鹅种源繁育基地,企鹅繁育技术成为其区别于国内同行的重要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之一;此前会计处理上不区分生产性生物资产处置收益、消耗性生物资产销售收入的做法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应将专门用于对外销售的企鹅的销售收入作为主营业务收入,以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公司的实际商业模式和内在价值,决定将公司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政策明确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用于出售目的的企鹅;生产性生物资产包括用于展示、展览目的的企鹅、海豹、鲸鱼、北极熊等海洋展示生物和极地展示生物。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时,确认营业收入同时采用个别计价法结转成本;生产性生物资产处置时,将其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后的余额计入资产处置收益。

按照上述会计政策,公司2020年处置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展示之用)企鹅8只,列报相关资产处置收益336万元;销售了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企鹅44只,列报营业收入1876万元。

显然,这52只企鹅对大连圣亚年报数据贡献度极大。

大连圣亚表示,随着公司企鹅繁育技术的研发改进,公司年度企鹅孵化数量(即产能产量)持续增长。2021年1-4月份,企业已接到销售订单近2000万元。海洋生物的轻资产输出已成为公司稳定的盈利增长点。

因此,大连圣亚表示,公司收入确认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各项收入不存在规避相关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的行为。

交易所再问“企鹅”

股吧里,网友发出“企鹅好贵”的感慨。

不过,大连圣亚这番回复并未解开专业层面的疑惑。上交所随即发出了第二份问询函,进一步细化对企鹅事项的问询。

针对企鹅的会计处理,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2018-2020年消耗类和生产类企鹅销售和会计处理情况,包括销售数量、销售单价、销售金额、销售客户、企鹅来源(自行繁育还是外购)、企鹅归属区域(展区还是暂养区)、会计处理(确认收入还是资产处置收益);2018-2020年各季度的企鹅销售情况,分析是否存在2020年第四季度突击销售的情形;结合公司在2018-2020年企鹅销售情况说明消耗类企鹅销售是否具有偶发性和临时性,是否能够形成稳定的业务模式。

对于新任管理层变更会计政策处理的做法,交易所要求说明公司现任管理层接管前与接管后的企鹅销售业务模式及持有意图,以及是否发生变化,同时说明2020年公司现任管理层接管前和接管后生产类企鹅和消耗类企鹅各自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以及会计处理。

结合公司对生产类企鹅和消耗类企鹅的管理方式、内部控制情况,说明两类企鹅是否可以明确区分以及具体分类依据,并提供相应支持性文件;说明前期会计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的情形是否属于前期会计差错,以及公司未对前期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仅从2020年1月按照新的会计政策处理的依据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