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内各区义务教育学段招生政策陆续发布,新一季升学“大戏”拉开序幕。幼小衔接班持续走热的同时,小初衔接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升入初中,在许多家长们看来意味着学业负担加重,孩子们即将开始直面第一场大考PK。日前,在青岛五十九中心理专职教师、青岛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首席专家于明东举办的明东家庭成长沙龙上,他与青岛市教育学会秘书长王红一起就小升初的问题与家长们进行了交流,他们提醒家长们,小初衔接并不是暑假上个辅导班那么简单,更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战斗,家长们应该做好坚实后盾。
小初衔接是道“坎”
迈好需要做充足准备
“在你的心中,小初衔接应该是什么样子? ”沙龙一开始,王红就抛给现场的家长和孩子们一个问题。“小升初意味着孩子要面临升学压力了。 ”“小升初后学业会增加,而且会变得更难。 ”“孩子处在青春期,要经过一个心理方面的衔接阶段”……家长和孩子们对于小初衔接的理解获得了于明东和王红的点赞。
事实上,不少家长和孩子对小初衔接的认识还局限在暑假上几天辅导班、提前学习一下初中知识的层面,王红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她提醒家长们,孩子们升入初中要学习的内容确实比较多,这种感受会在初一下学期时日益变得明显,建议家长们如果有时间可以去研究一下高中的课程标准,以此来倒推义务阶段学业水准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如果对学业不重视、不研究,让孩子懵懵懂懂地入学,是行不通的,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高中学习与初中息息相关,有些知识甚至贯穿至小学。”王红举例说,高考数学150分满分,函数内容大约占1/5,而函数是孩子们从四年级就开始接触的,初中时更要夯实基础,才能应对高中的学习,这是个一以贯之的过程。所以要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做好规划过渡。如果一开始不抓紧,走一步看一步,甚至初中学习时太过放松,想等到后面再慢慢补,就可能比较困难。
这三种习惯能力
家长提前帮孩子培养
“我想问一下,有几个孩子是早晨能自己起床,不需要爸妈叫的?”王红以这个让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引出了对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讨论。她提醒家长们,时间管理能力对初中生而言,是一项必备能力,只有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时间管理能力可以通过与孩子约定好干某件事需要多长时间来训练,比如让他们自己预估完成作业需要多久,家长在这段时间内不要干扰孩子,到时间后看孩子是否完成。对于没能完成作业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看是时间计划不合理,还是学习效率不够高,并总结经验。也可以在使用手机时进行时间管理能力培养,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玩多久的游戏,到时间后无论游戏是否结束,都必须停止。
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于明东和王红特别强调的。分析语文试卷会发现,阅读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阅读能力也是理解其他科目的基础。要培养这一能力,需要的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到了初三之后,孩子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时间用来阅读经典书目,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抓起,初一初二再来“恶补”也还来得及。家长们有时间应该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并就书中的内容一起讨论,以此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另外,预习这一学习习惯也至关重要。每天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每周预习下一周要学的内容,才能提高孩子的课堂听讲效率和知识吸收转化效率。
有时间出去走走
做好学业职业发展规划
在沙龙讲座中,于明东和王红都强调了未雨绸缪的重要性。不仅是初中学业要提前做好规划,作为父母,眼光更要长远,最好能帮孩子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如果只想走一步看一步,就可能步步踩坑。
怎样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要从挖掘孩子的兴趣开始。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真正打开眼界。王红告诉现场家长,这需要读万卷书,更需要行万里路。如果有时间,可以在假期时多带孩子到处走走看看,省级博物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科技馆等,都可以去轮流“打卡”。有些博物馆已经开发了国家级博物馆课程,对于拓宽孩子视野大有裨益。近距离去感受文化的冲击,孩子们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和最厚重的历史积淀,让孩子对于未来的学科发展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引导他们去发现自己的志向和目标。
虽然在这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过程中,孩子未必能精准地确定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但起码能够让他们从更宽广的角度去发现世界、认识世界,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张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