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展望“十四五”:青岛市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以上 每年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5万人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封满楼)  青岛市今天发布了“十四五”时期在促进人才聚集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方面的有关目标举措,在人才聚集方面,青岛市将每年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5万人,实施新一轮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青年人才在青创新创业一次性安家费等政策,在就业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以上,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以上,创业带动就业30万人以上。


●每年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5万人

“十四五”期间,青岛市每年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5万人,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

市场聚才:实施新一轮人才住房补贴

青岛市将聚焦重点产业,建立高端紧缺产业人才需求征集机制,制定高端紧缺产业人才地图,实施靶向招引、精准招引。以中介奖励和企业猎聘补贴政策为支撑,整合用人主体、商协会、同乡会、校友会、猎头公司等市场资源,促进更多高端紧缺人才聚青创新创业。

青岛市将实施新一轮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青年人才在青创新创业一次性安家费等政策,促进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安居青岛。瞄准“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和硕博在校生,出台实施“金种子”补贴和硕博实习生活补贴政策,促进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来青就业。聚焦海外高端精英人才,高水平举办“蓝洽会”“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走近青岛”等活动,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青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依托青岛人才网打造线上留学人才港,实施“万名海归精英聚青行动”“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促进更多留学回国精英加盟创业城市建设。开展“百万校友资智回青”行动,推动校友资智与青岛发展战略深度融合。

青岛市将建立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联盟,促进人才评价共认、服务共享、信息互通、资源有序流动。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制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人才配置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

产业育才:企业培养硕博人才最高奖300万元

青岛市以“青岛菁英工程”为牵引,着力打造产业领军和行业拔尖两支高层次人才队伍。实施顶尖人才奖励资助计划,引进培育世界级水平科学家。大力实施青岛“未来之星”工程,加快发现、培养、储备一批高端人才、“新锐”人才。加强高层次专家梯队建设,全市新增市级以上高层次专家人才120名以上。加强国家、省、市三级博士后平台建设,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15家、新增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个、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0个,集聚博士后研究人员2500人。

青岛市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坚持产才融合发展,全面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打造“金蓝领”培训品牌。优化技能人才培养资源配置,推进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学历与技能双元融合发展,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保持3万人以上。支持各类企业和院校机构合作建设企业职工培训中心,提高培训供给能力。

此外,青岛市鼓励头部企业面向社会培养紧缺实用人才,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应用型硕博研究生,按成效可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加大青年产业人才引育力度,集聚一批各产业领域后备人才力量,对在校硕博研究生来青在企业实习的,可按每人每月3000元标准给予实习生活补贴;实施“金种子”人才储备计划,对用人主体引进“金种子”人才,按每人3000至10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培养经费补贴。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突出“头雁”人才培养,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创新奖才:按投资额度、纳税贡献评定人才

青岛市将加大人才评价领域放管服力度,加快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扩面提质,稳步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打造“四位一体”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继续推进职称评审权限下放,支持具有较强专业优势、服务能力和自律水平的社会组织承接行业人才职称评审。扩大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贯通领域,完善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办法。

青岛市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广以赛选才、按薪定才、以绩推才等市场化评价。拓展人才评价认定维度,将投资额度、纳税贡献等纳入人才评价认定体系,提升人才评价的社会认同度。修订出台新一轮市政府特殊津贴和市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选拔工作实施意见。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探索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研奖励等用于科研人员分配办法,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绩效工资倾斜等分配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服务留才:探索人才项目资金“预支付”

青岛市将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加快构建一平台、一网络、一窗口、一张卡、一专线等“五个一”的人才服务平台体系,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办理、闭环管理”的办理机制,编制发布“一站式”人才服务清单和政府购买人才服务清单。突出保障重点项目,落实“双招双引”联动要求,在项目落地“第一时间”,主动跟进提供成建制落户、人才招引、医疗保健、子女入学、人才住房、税务金融等服务。突出对接高端人才服务需求,拓展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推广使用高层次人才服务APP,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全周期服务。

青岛市将推广“政策找人”服务模式,探索普惠性人才政策“预兑现”、人才项目资金“预支付”。创建“无感”人才服务品牌,升级“智慧人才”信息系统,实现人才服务需求精准匹配、无感办理、智慧分析、征信迭代等常态化“无感”服务功能。拓展人才信息化服务内涵,推动“招聘e站”“蓝创微云”等数字化服务平台扩容升级,推广“网上人才、掌上人才”服务模式,形成“365天永不落幕”的人才服务新常态。

●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

“十四五”期间,青岛市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以上(每年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建设创业城市的总体部署,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完善创业政策体系,提升公共创业服务质效,努力营造最优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提升城市创业品质。“十四五”期间,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以上(每年政策性扶持创业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30万人以上。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普遍提高,就业结构性矛盾得到较大缓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方式更加精准、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满足劳动者多层次就业需求。

创建灵活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青岛市将城镇新增就业、失业率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进一步完善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投资项目与就业联动机制,特别是围绕工业互联网、“十五个攻势”“十三大产业”重点项目,摸清就业需求底数,满足项目用工需求。

青岛市将完善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体系,强化对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服务、劳动权益和基本生活保障,鼓励个体经营,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持续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创建灵活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将直播销售、网约配送、社群健康等新就业形态纳入平台,拓宽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促进灵活就业供求精准对接。实施家庭服务业提质扩容计划,扩大服务供给,打造“十亿级”家庭服务业产业链。

青岛市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重中之重,在岗位开发、能力提升、政策设计、资金支持以及服务对接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促进更多大学生留青聚青。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权益维护,构建覆盖全国的跨区域劳务协作平台体系,引导农民工有序转移就业。

打造“15分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青岛市将持续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社会求职招聘创业等多方面的需求。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服务模式,打造全市“15分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发布青岛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标准,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水平。落实就业信息系统省级集中工作,持续推进流程再造,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和全市通办率达到100%。落实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利用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政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

据悉,青岛市下一步将编制实施《青岛市“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部署做好“十四五”时期全市就业工作。完善市、区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协力推进全市就业工作。发挥好就业目标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标准、强化结果运用,开展就业创业典型评选活动,营造全市上下共同推进就业工作的良好环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