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首页快评│中小企业,仅仅数字回升还不够

□ 尹文丽

在经历了长达三个季度的烈火“淬炼”后,“饱经忧患”的中小企业运营情况如何?

近日,有份权威数据给出了解答。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近日公布的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前三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6.8,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呈现回升态势。这个指数初步从宏观层面反映出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抗压韧性和社会信心,表明了在“六稳”“六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保驾护航下,国内供需两端主要指标得到了持续改善,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但是,数字喜人,不代表可以放松警惕,兜住底线、守好基本盘,仅靠“数字回升”显然还不够。中国拥有一亿多市场主体,从分项细节来看,虽然宏观经济感受、成本、资金、劳动力等标准都在景气临界值以上,但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仍旧较为突出,表现为外部压力持续状态下的订单不足、成本上升、劳动力供需失衡加剧,融资难度增加等,这给2020年最后一季度的稳就业、稳企业带来新的目标,即除了要夯实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之外,更要为中小企业的长久发展谋方略。

为中小企业纾困,政策扶持往往集中于税费减免、金融支持、降低成本以及就业补贴等方面,解决的是“燃眉之急”,却未必都有“久久为功”的效用。

当然,不可否认,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无论是创业期还是成长期,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都相对较弱,有时市场环境的些微变动,都可能给它们带来“灭顶之灾”。这种弱势与困境,从根本上来说并非仅仅是资金与市场的不足,而是产业与产品的不足,是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线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寻找产业升级迭代、坚持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不够、方法不多。疫情只不过是凸显了长期存在于中小企业身上的“先天不足”。

所以,在看到中小企业整体向好的数字后,不能忽视影响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下,疏堵点、治痛点,应尤为重视用微观经济主体的创新力和活力推动国家经济转型。不少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数字化转型都将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小企业应借力数字化转型的机遇,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用产业升级求生存、谋发展。政府也要有意识地梳理、发现本地区各个行业与领域内满足数字化转型升级条件的中小企业,因势利导,给予积极的引导与行动上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不会转”的技术掣肘,“不敢转”的成本难题,培育地区经济增长新亮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