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日报教师节特别报道 | 坚守各自讲台,演绎共同精彩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8日讯  今天,“2020年度齐鲁最美教师”和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结果公布,孔令让等10名“2020年度齐鲁最美教师”和张红凤等30名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上榜。其中,青岛共有5名优秀教师入选。

此次评选活动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联合主办。活动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响应和广泛参与,千万用户点赞,相关网页浏览量近1.7亿次,在全社会掀起传颂优秀教师美德的热潮,营造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最终,经过各市、各高校推荐,通过专家网络评审、会议评审等方式,评选出10名“2020年度齐鲁最美教师”和30名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

青岛大学郭俊杰获得“2020年度齐鲁最美教师”称号。中国海洋大学王竹泉、青岛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张立双、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林殿莉、青岛市湖南路幼儿园苏卫晗获得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我省要求各市、各学校要积极开展学习宣传齐鲁最美教师和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活动,深入挖掘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展现山东教师良好形象,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当筑梦育人光荣使命,为开创我省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 黎)

齐鲁最美教师 

青岛大学医学教师、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郭俊杰:

抗疫战场不忘师者初心

庚子年初,武汉疫情告急。无数白衣执甲逆行,奔赴武汉抗疫一线,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崂山院区心血管内科党支部书记郭俊杰就是其中一员,同时,他也是青岛大学的一名医学教师。

战场就是育人最好的讲台。初到武汉的郭俊杰成了第一批值夜班的成员,也是第一批进入污染区的医生。在与病毒厮杀的同时,他也在时刻挂念着后方的同学们。郭俊杰在繁忙的抗疫工作间隙,通过云课堂向学生们传递身处武汉抗疫前线的所见所思,与同学们分享《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的思想政治课。

结束了为期52天的抗疫之行、14天的隔离期之后,郭俊杰开始总结抗疫经历和体会。他通过“最美逆行者”在线“云”开讲,与青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的学子分享“把握当下,未来可期”的思想政治课,给同学们传递着拼搏进取的正能量。

日常诊疗工作中,郭俊杰承担着科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介入救治工作,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可以最大程度提高临床规培医学生的实战水平。作为科室分管教学工作的副主任,他珍惜每一次危重患者抢救的实地教学机会,一场场手术下来,身着沉重铅衣的郭俊杰,背后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但他马上就坐在了手术室外,针对刚才术中的问题给学生们进行术后讲解。学生常说:“你先歇一歇吧。”可郭俊杰总是大手一挥:“先解决你们的问题再说。”

郭俊杰师从中国著名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院士,传承了葛院士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育人理念。他说:“基础及临床科研是推动医学进步的‘翅膀’,作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甲医院的医生,要时刻不忘科学研究。”下班后的实验室里,灯光常常映照着郭俊杰与学生们的身影。针对医学实习生踏入临床实习时,难以短时间内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难题,郭俊杰提出了思维导图辅助下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带教心内科实习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王竹泉:

学生心目中的“男神”

红瓦碧树,花木繁荣,在美丽的中国海洋大学里,55岁的王竹泉已经奋斗了三十多年。

勤勉、奉献、自律、担当……这就是同事和学生口中的王老师。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首批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才……王竹泉赢得荣誉无数。他的教学硕果累累: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1984年,19岁的王竹泉大学毕业,当时他的专业是工业自动化,被分配到一家矿山企业从事电气管理,与他不感兴趣的机器打交道。随后,他“很偶然也挺幸运地学了会计”,从此如鱼得水。

“创新不是零敲碎打的修修补补,而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王竹泉撰写的《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迄今为止依然是国内营运资金管理领域被引率最高的论文之一。

21世纪初,他又提出“利益相关者会计”这一崭新研究方向。围绕这一方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在讲台上,他为第一门课准备的手写讲稿达到七八百页;下课了,他经常是凌晨两三点或者清晨五六点钟给学生回复邮件。据了解,王竹泉平均每年讲授课程都在300学时以上。此外,王竹泉还倡导设立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并携团队打造了“中国资金管理智库高峰论坛”这一品牌交流活动,每年都吸引国内优秀的财会界专家学者齐聚青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他是学生心目中的“男神”,中秋节会把学生请到家里做客,把自己的家变成大家的家。谈起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王竹泉脸上挂满了笑容:“我很热爱教书,累并快乐着。”他的老同事孙建强教授评价王竹泉:“他取得这样一个成绩,是因为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青岛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教师张立双:

扎根雪域高原绽放生命光彩

2018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教师张立双,成为山东省选派的50名教师之一,定点到日喀则市的高中支教。张立双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到了雪域高原。两年艰苦守候,七百多个日夜的付出,他架起了博爱奉献的价值坐标,如同美丽的格桑花悄然绽放。

日喀则市海拔3860多米,属于三类艰苦地区,氧气含量不到内地的60%。到达日喀则的第二天,张立双便出现了高原反应,头疼、恶心、胸闷气喘、嘴唇发黑……一系列症状接踵而来。张立双坚持不吸氧,以坚韧的毅力面对挑战,终于慢慢适应过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立双心里惦记着课堂和学生。未等高原反应消除,他便投入教学工作。

支教学校教育基础薄弱,学生汉语基础较差,在表达和交流上存在很大障碍。课堂上,张立双用普通话授课,但仍很难用正常语速和学生交流,一遍、两遍、三遍……他耐心地讲解,不断地重复,直到孩子们听懂。除了语言关,学生的学科基础也较弱,他耐心为学生查漏补缺,努力适应学生的节奏和习惯,在一天天的磨合中和学生的关系也融洽起来,渐渐打开了教学局面。

日常工作中,他还积极与当地老师交流切磋,将青岛的先进教学理念与自己23年的从教经验分享给当地老师。他在学校开设的示范课,得到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他所教班级成绩进入学校级部前列,个人先后荣获“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教师”、年度考核优秀等荣誉称号。

此外,张立双还热心投身公益事业,与援藏老师及青岛、日喀则两地爱心人士共同发起了“情系日喀则暖冬行动”,共筹集到了9吨棉衣,并把这些衣物捐赠给了日喀则桑珠孜区东噶乡和江当乡的部分困难藏族同胞。

张立双说,日喀则已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两个学年支教转瞬结束,但他对西藏教育事业的关注却从未停止,今年他作为日喀则市首批12名教育专家人才之一,赴康马县涅如麦乡中心小学定点帮扶,延续对雪域高原的教育情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师林殿莉:

“唤醒学生生命自觉”

带毕业班时腰椎间盘突出,她依然坚持课堂教学一线;遭遇车祸,胳膊受伤,她打着绷带,坚持为学生上课;做完甲状腺手术,身体虚弱、难以说话,她坚持送学生参加升学考试……1992年参加工作,28载教育之路,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老师林殿莉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觉悟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表率作用。

在教育生涯中,林殿莉秉承学校“教育让生命臻于完美”的教育思想,改革思品教学方法,创新“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用“唤醒生命自觉”的思品教学理念,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学生打好中国底色。

林殿莉秉承“仁爱尽责、追求完美”的精神,不让每一天虚度,克服身体疾病带来的困难,享受与孩子们在一起的乐趣。参加工作第三年,林殿莉作为一名仅有3个月班主任经历的年轻教师,因代理班主任时班级成绩提升迅速,被任命为新初三班主任。为了学生的中考,她提前结束婚假回到学校。

她面对困难敢于探索,构建了“严管+厚爱”“激励+约束”“民主+法治”的管理新机制,引导孩子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她面对竞争敢于创新,连续5年带领毕业年级团队,探索“尊重差异、分层走班、分类达标”的管理模式,为学校中考实现七连冠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她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高分率、优秀率、平均分、录取率均居全区第一。

林殿莉还担任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图书的第一编委。参与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适应初中生差异化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研究”都已结题。她参与的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展示的《在生活中磨炼自己》荣获省优质课一等奖、展示的《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省公开课荣获区级一师一优课。她还先后获得“青岛市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湖南路幼儿园园长苏卫晗:

“儿童需要时间成为儿童”

湖南路幼儿园建于1952年,隶属市南区教体局,是一所省级十佳、省级示范幼儿园。作为幼儿园园长,三十年一线教育经历让苏卫晗对于当下的学前教育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儿童需要时间成为儿童。”良好的幼儿教育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超前赶路,要遵循教育规律,让幼儿在适宜的时候做适宜的事。

什么样的活动才是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什么样的环境和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能激发幼儿的持续探索与表达?苏卫晗开创了游戏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湖幼小镇”。整个湖南路幼儿园像一所小镇一样被分配成了若干区域,孩子们有的在模拟爸爸妈妈做饭,有的则变身小建筑师,用手里的积木拼出自己眼中的“栈桥”。在这个让幼儿体验真实社会生活的微型社区里,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创设了具有青岛特色的社会场景,并进行游戏活动,孩子是小镇的主人,可以自由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情景化的教育方式一直是湖南路幼儿园教师团队探索的主方向,苏卫晗提出的“小公民教育”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健康的、智慧的、尚美的新时代小公民,赋予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教育思想新的时代意义。幼儿园结合游戏以及情景化的教育,用“体验、分享、合作、践行”的手段和“多元、融合”的教育资源来树立幼儿的小公民意识、培养小公民行为、提升小公民素质。苏卫晗说,“今日小公民,明日大公民,良好的公民素养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提高幼儿的公民素养优化内涵拓展视野,是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社会对于学前教育学位的需求可谓与日俱增,而湖南路幼儿园作为市南区乃至全青岛知名的公办园,担负着许多家长的期望。目前,苏卫晗带领百余名教职工建立了3个园区、1个特教中心、1个早教中心,并且与西藏、青海、甘肃等地20余所幼儿园结对帮扶,运用网络互动、送课等形式,让安全、健康、科学育儿等内容惠及更多家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 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