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支教岛:青岛教育扶贫的一张名片

支教岛创始人李淑芳辅导学生学习。

王墨然

7月8日,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发〔2020〕2号),明确提出“推广青岛支教岛经验,打造教育志愿者专业团队,建立名师名校长支持服务乡村教育制度”。这是支教岛首次被写入山东省教育厅文件。作为青岛教育扶贫的一张名片,支教岛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支教岛成立于2005年,是全国首个致力于农村地区学校发展及教师成长的公益组织。多年来,支教岛将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切入点,聚焦农村地区的教师成长,着力唤醒教师的教育初心,优化当地的教育生态,同时促进城乡教师的情怀共鸣、专业共生和文化共融,创造了教育扶贫的青岛模式。

唤醒教育初心

支教岛的创办者们认为,贫困地区教育的落后并不仅限于物质层面,更在于观念层面。相对于入学率、升学率、辍学率、师生比等可见的指标,教育观念难有量化的评定标准,是隐性的;但教育观念又随时随地体现在人们关于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中,因而又是显性的。

支教岛人认为,教育观念的转变须从教育者群体入手,从唤醒校长、教师的教育初心着手。支教者们采用了城乡教师同上一堂课的“同课异构实境研修”模式。“同课异构实境研修”为城乡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同课异构实境研修”的基础上,支教岛创始人李淑芳又把自己家100平方米的新房改造成“教师之家”,并设计了浸润式跟岗研修体系,免费接待各地乡村教师来青岛学习。支教岛根据乡村校长和教师的需求,精心选择接待学校,为乡村教师提供全面参与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机会。

2015年,185位曾在支教岛跟岗研修的贵州乡村教师,通过一段视频向支教岛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们表示,要把“在青岛学到的教学方式,全部运用到工作当中”,更要像李淑芳一样,把爱传递出去,让学生、同“事、家人都变成有大爱的人”。

截至目前,支教岛到全国贫困地区累计送教下乡1450多次,足迹到达贵州、甘肃等十余个省份,近20万名乡村教师从中受益;举办乡村校长和教师跟岗研修180期,接纳了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学员3000多名。山东曹县支教岛、云南红河县支教岛工作室、支教岛内蒙古敖汉旗工作站、贵州支教岛读写群、四川支教岛读写群等分部相继建立,从等待“输血”发展到了自身“造血”。

区域性精准施培

支教岛发挥自身的公益属性和资源优势,介入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的顶层设计,在为当地减少培训支出的同时,着力发挥名师和名校长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教育生态的优化。以曹县为例,支教岛主导参与了安全培训、班主任培训、仪器管理员培训、中小学教育干部培训、教师全员培训、校长培训、新教师培训等多项培训活动,选派教师61人次,培训学员13602人次,使全县近30万名中小学生受益。同时,支教岛还组织捐赠了电视、电脑、书籍等教育物资,为当地的教育发展解燃眉之急。据了解,曹县县委县政府专门向青岛市委、市政府发函致谢,李淑芳也被曹县人称为“功勋教师”。此后,支教岛从零散施培走向区域性精准施培,帮助曹县教育系统进行全县师资队伍建设顶层设计,指导建立名师和名校长工作室,极大优化了曹县的教育生态,帮助当地教育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多年的发展中,支教岛汇聚了一批杰出的教育专家,这些专家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生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以培训为抓手,有效地介入当地教育的顶层设计工作。他们以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宽广的教育视野,引领贫困地区的教育管理者跳出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挤出日常管理的水分,最大程度地回归教育的本质。同时,一大批当地的教师和校长,在他们的引领下迅速成长为地方教育的骨干力量,涌现出一大批地方名师、名校长。如今,这些人又成为支教岛发展壮大的骨干力量。

从孤岛变成群岛

2015年,时任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对“支教岛”作出专门批示,“支教岛”成为青岛市第三张城市名片。支教岛获评2015年感动青岛道德模范群体奖和2016年全国最美教师志愿服务团队。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中共青岛市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青岛市教育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向“支教岛”团队学习活动的通知》,为支教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支教岛的工作还吸引了众多教育基金会的关注。北京西部阳光基金会、上海华杰仁爱基金会、青岛慈善总会爱基金、恩马基金、玫瑰基金、银河基金等纷纷上门寻求合作,为外地来青研修的乡村校长、教师提供经费支持,使支教岛的跟岗培训从往返交通费到食宿实现全部免费,让所有参加研修的乡村校长和老师在获得专业成长的同时,感受到爱的魅力,从而不断生发变革的勇气。近期,支教岛“支基金”作为青岛市教育基金会的子项目,也已进入审批程序。

同时也要看到,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生态的优化依然任重而道远,践行教育公平的道路更非坦途。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教育扶贫组织,支教岛要从孤岛变成群岛,以汇聚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扶贫这一伟大实践中来,不断提升服务的水平与品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真心,不断激发自我反思、自我革新、自我发展的原生动力,才能继往开来,为我国教育精准扶贫,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作出新贡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