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连续召开两场“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记者见面会,福瑞达生物、海信集团、华光国瓷、鲁花集团等企业在见面会上分享企业品牌建设实践,诠释了山东从“制造”到“智造”、从“制造大省”向“品牌强省”的转型。
山东品牌的崛起,始于对技术瓶颈的持续突破。华光国瓷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攻克无铅釉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并将成品率从不足50%提升至97%以上,其天然矿物骨质瓷热稳定性达200℃,远超英国同类产品标准,成为国宴用瓷的“御用”品牌;福瑞达生物则历时20年研发王浆酸高效生物合成技术,完成中国首个王浆酸化妆品原料备案,推出抗衰修护高端产品线,将“妆药同源”的科研基因转化为市场优势。
在高端制造领域,海信集团发布全球首创的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通过自主画质芯片攻克光色同控难题,打破日韩企业在显示领域的技术垄断;鲁花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培育高油酸花生良种,用5S压榨工艺生产油酸含量超75%的花生油,并从花生饼粕中提取蛋白肽研发水溶肥,实现“种——产——肥”全产业链闭环。在全球产业链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山东品牌正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核心专利构筑竞争壁垒,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
山东的产业链优势,在于“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协同。海信集团作为全球激光显示的领军企业,2024年,带动25家产业链企业来青岛投资、扩产;2025年上半年,已有8家企业赴山东投资,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05%。烟台、泰安新能源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成为品牌孵化沃土,这些“产业集群+特色园区”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和技术外溢,推动品牌价值整体跃升。
山东的品牌建设,离不开政策体系的精准引导。早在2002年,山东便成立“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2020年,提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体系。2021年,山东出台《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地,为品牌技术突破提供制度保障。这种“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的创新生态,让山东成为全国唯一集齐41个工业大类的技术策源地。2024年,山东省政府印发《新能源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营收达1.5万亿元的目标,并通过“链长制”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在政策红利下,“好品山东”阵营持续扩容。2025年5月公布的第四批“好品山东”品牌中,既有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传统巨头,也有核电装备、氢燃料电机等大国智造重器。这种“门类全覆盖、技术硬实力”的品牌矩阵,源于山东作为全国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省份的深厚积淀,更源于其将产业链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的战略定力。
当华光国瓷的“千峰翠色”茶咖具亮相上合青岛峰会,当福瑞达的瑷尔博士“精研金致”系列登陆欧美市场,当海信的RGB显示技术重新定义全球显示标准,当鲁花的高油酸花生油走进千万家庭……在这场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中,山东品牌正以技术定义市场、以生态构建壁垒、以制度赋能创新,书写出中国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山东答卷。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孙梦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