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好的一些英文著作。
1. 《论免疫》
作者 Eula Biss 是西北大学的一名教授,也是 Essay Press 的创始人。Biss 由自己初为人母的亲身体会出发,对药物与免疫的迷思及隐喻进行了细细考察。Biss 想知道,对于孩子和更大范围的社会来说,疫苗的意义何在。这本非虚构著作也追溯了免疫药物的历史,并由个人化的生动故事推动,对免疫运动进行探索。
2. 《九月里的 13 天:戴维营里的卡特、贝京、萨达特》
《巨塔杀机》作者 Lawrence Wright 的新作,对 1978 年戴维营历史细致严谨的追述。这个地方有史以来就遍布冲突。无与伦比的中肯之作。
3. 《僵尸派对》
这本书从伊拉克人的视角出发,透视伊拉克战争中的现实性与超现实,充满力量,令人心折。自我流放的作者 Hassan Blasim 文笔十分了得,既睿智又有震慑力,风趣并且扣人心弦,堪与果戈里、波拉尼奥、博尔赫斯这样的文豪比肩。
4. 《利莫诺夫》
绝非那种平庸规矩的传记,而是对爱德华·利莫诺夫争议一生的迷人记述。俄罗斯极右作家爱德华·利莫诺夫见证并书写了俄罗斯的数次变革。他同情塞尔维亚战犯,是普京的眼中钉。他在纽约挥斥方遒,在巴黎也谈笑风生。
5. 《离开了的和守候着的》
意大利女作家 Elena Ferrante 有“当代简·奥斯丁”之称,她的一系列取材于那不勒斯的小说已经在现代文学界站稳了脚跟。新书描写的是一对少女朋友 Elena 和 Lila 的复杂关系,也是其中最棒的。
6. 《七起杀人事件的简史》
这本书记录了牙买加历史上三段动荡不安的时期,中心线索是对牙买加音乐人鲍勃·马利的刺杀事件。叙述中所充斥的种种声音,比如政府工作人员,乐队成员,前女友们,等等,构成了令人震惊、脑洞大开又血脉贲张的“罗生门”。
7. 《关于移情测验的随笔》
Leslie Jamison 的处女作,对痛苦的本质做了执著而严苛的探寻。她对身边人、真人秀、音乐、电影、文学等等素材的观察和积累,帮助她深入持续地刺透如下社会现象:贫穷旅游、监狱生活、偶发暴力行为、堕胎、烂桃花以及人们对女性艺术家千疮百孔创伤生涯的刻板想象。
8. 《Bark》
作者 Lorrie Moore 的第四部作品,人物似乎拥有了一种圆滑而犀利的叙事本领。主角不再是年轻女子,而是离了婚的女性形象。悲伤情调似乎压倒了幽默的部分,但作者的完美融合、真挚与智慧又使得这种情绪不致失衡。没人能够真切了解神秘 Lorrie Moore 的生活情形。
9. 《狗》
这本书的主角没有名字,是一个在迪拜流浪的美国人。他在一个富有的黎巴嫩家庭里担任“管家”,对身边的不伦行为视而不见,最后终于在虚无中拥抱丝网。他迷失在了唯一一个有可能接受他的社会,却依然未能避免毁灭的命运。
10. 《深沉的黑暗:被困智利矿井 33 人的未知故事与求生奇迹》
普利策获奖者、记者 Héctor Tobar 的新作,他重访了 2010 年被困 San José 矿井 600 多米深地下的 33 名智利矿工,叙述中充满同情却毫无猎奇之处,对旷工们获救之后遭遇的媒体轰炸也有犀利记述。
这本书的主角没有名字,是一个在迪拜流浪的美国人。他在一个富有的黎巴嫩家庭里担任“管家”,对身边的不伦行为视而不见,最后终于在虚无中拥抱丝网。他迷失在了唯一一个有可能接受他的社会,却依然未能避免毁灭的命运。
10. 《深沉的黑暗:被困智利矿井 33 人的未知故事与求生奇迹》
普利策获奖者、记者 Héctor Tobar 的新作,他重访了 2010 年被困 San José 矿井 600 多米深地下的 33 名智利矿工,叙述中充满同情却毫无猎奇之处,对旷工们获救之后遭遇的媒体轰炸也有犀利记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