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封满楼) “我的5月份工资已经都打到银行卡上了。真没想到这个平台这么给力,以后出来干活可算吃了‘定心丸’了。”6月中旬,在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项目工地上,刚刚拿到工资的农民工姜某高兴的说道。据悉,姜某所在的工程项目已纳入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这笔工资就是监管平台为该项目向其按时足额代发的。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根治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山东省开发建设了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将全省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和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全部纳入监管平台管理。将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资专用账户、总包企业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等制度系统整合,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总包企业、农民工、银行等各方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对在建工程项目工资专用账户、实名制管理信息、银行代发工资等全过程实时监管,对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和统计分析,变被动“清欠”为主动“防欠”。
然而,青岛市初期的监管平台推进落地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5月1日,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施行时,监管平台代发率只有0.51%。”市劳动保障监察局执法人员介绍说,“在监管平台推进过程中,阻力是很大的。一方面,建设单位有抵触情绪,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将颠覆过去垫资开工的潜规则。另一方面,农民工朋友对于平台代发存在顾虑,特别是年龄较长的农民工,更希望拿到现金,而不是银行卡。”
为维护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合法权益,切实发挥监管平台在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方面的关键作用,确保如期完成监管平台推进目标任务,自疫情初步缓解以来,青岛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联席会议办公室以工程项目全面复工复产为契机,以推进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应用为抓手,统筹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贯彻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迎难而上、统一部署、果断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监管平台推广应用攻坚月行动,对全市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执法检查。”市劳动保障监察局负责人介绍说。
“刚开始我们觉得弄这个平台太麻烦了,执法人员就坐工地上,拿着宣传册跟我们唠,一点点讲实名制、平台代发的好处。”姜某深有感触的告诉记者。在推广应用监管平台的过程中,执法人员融入耐心和温情,实现执法力度和普法温度的有机统一。自攻坚月行动启动以来,青岛市共集中检查在建工程项目440余户,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册,有效引导农民工懂法守法用法,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到执法全过程。
据悉,攻坚行动还在争分夺秒、开足马力进行中。截至6月22日,全市纳入监管平台的1120个已开工在建工程项目中,已有693个实现银行代发并数据连通省监管平台,平台代发率达到61.9%。其中,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管理局管辖的37个市直在建工程项目已经全部实现平台代发。代发农民工工资总人次53739人,代发总金额达2.4亿元。
“我们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予以责令、处罚,相关行政处罚信息将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市劳动保障监察局负责人介绍说,“同时,还将督促各项目、协议银行学懂弄通省监管平台操作流程,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我市建设工程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质效,全力守护好农民工的钱袋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