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让老百姓舒服 让企业家舒服 《青岛市政法机关营创法治营商环境情况报告》发布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林红 通讯员 张知晓)  青岛市委政法委今日发布《青岛市政法机关营创法治营商环境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梳理总结了全市政法机关去年以来强化“维护稳定是天职、服务发展是本职”“让老百姓舒服、让企业家舒服”理念,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安全、高效的法治营商环境的诸多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明显成效,许多方面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报告》还对今年优化法治环境攻坚行动,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思路和要求。

《报告》中指出,市委政法委不断强化平台思维、生态思维,积极搭建法治建设指挥平台、政企联动服务平台、涉外法律服务产业平台等3个平台,组织全市政法机关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当好“护航员”、“店小二”、当好“挑山工”等3个角色。其中,先后出台《关于发挥政法职能依法保障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市政法机关营创法治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代表中选聘18名法治营商环境监督员;组织全市469名政法领导干部与538家民营企业建立全天候联系,及时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以打造涉外法律服务、国际法务交流、配套产业赋能“三个新高地”为抓手,全面启动上合“法智谷”建设。

《报告》中还分别总结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分别结合各自职能,营创法治营商环境的一系列创新力举。

如市中院推进行政争议审前和解机制改革,加大涉民营企业行政案件审查力度,特别是涉及工商行政登记、工商行政确认、行政处罚等类型的案件,支持依法行政,纠正违法和不当执法行为,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明确每一案办结时限,推进涉民营企业案件快审快结;市和区(市)两级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和解涉企业行政案件40余件,有效推进了涉企业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

如市检察院建立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协作机制,与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建立完善重大疑难案件会商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信息互通共享,定期通报工作情况、交流工作信息、共同研究问题,协调推进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作;建立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市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走访13家民营企业,实现及时联系、定向服务、正面引导。

如市公安局深化推进公安“放管服”改革,升级青岛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开通律师网上查询功能,律师通过网上提交相关查询证明材料,可足不出户查询出当事人(仅限本市)户籍信息,并自助打印证明,此项便民举措全省首创、全国领先。在全省率先推出微信端刷脸办理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功能,目前已网上“刷脸办”13万余件。开通办理出入境证件网上预约,有效节省申请人现场排队等候时间。开通互联网“临时身份证明”模块,因丢失、被盗或者忘记携带无法出示法定身份证件的人员,可申请办理临时身份证明。开通“青岛车管”微信公众号,可进行线上满分学习,开通“青岛交警”微信公众号“自助移车”服务,推进交通事故网上处理应用“交管12123”手机APP,在线处理轻微道路交通事故等。

如市司法局创新政府购买服务举措,针对一些“双招双引”优惠政策、政府承诺事项不落地、不兑现的问题,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制度,出台《关于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的实施意见》及9个相关配套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方式,选定5家知名律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权益保障、监督政策实施、参与政策制定等服务,促进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共梳理出各项惠企政策7000余项、咨询举报线索600余条、企业需求7大项、影响营商环境问题19大类,部分案件已协助解决。此举受到企业欢迎,提升了投资者信心和政府公信力,也对各级各部门运用法治理念、法治意识、法治方式服务企业、支持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