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读本》来了 | 疫情防控 青岛出版集团急行动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读本》由青岛出版集团策划出版了!该书主要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科学防护措施、面对疫情的心理调护等大众关注的知识,并对其常见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解惑释疑。

前 言

抗击疫情,刻不容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非常关心疫情的发展和患者的救治情况,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强调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给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有效地进行预防和控制,需要科学知识的支撑和公众的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是什么?可能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冠状病毒感染后有什么症状?怎样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哪些谣言和防护误区一定要避开?……

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切实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促进大众增强自我防护,从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青岛出版集团在时间紧、要求高、专业性强的情况下,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并出版了这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读本》。

本书参考了当前大量的国内外最新资料,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帮助老百姓做好防护的科学读本。希望本书能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动员社会力量、传播科学知识、提升防控疫情能力的积极作用。

本书中涉及的具体标准以2020年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为依据,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和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部分内容可能需要进一步修订,如有更新我们也会尽快随之更新版本,而且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如有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目前我们正在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一突发性重大灾害进行着艰苦、顽强的斗争。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控,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图书简介

本书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护手册,包括基础知识篇、症状与诊断篇、防护篇、心理调护篇、常见误区篇等,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该病的可能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个人科学防护措施、公共场所注意事项及防治误区等内容。希望读者能够科学认识并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避免产生恐慌心理,做到正确认识、科学防护、维护健康。

家人出现可疑症状时该怎么做?

01基础知识篇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冠状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目前已知RNA(核糖核酸)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2.冠状病毒和动物有什么关系?

许多人的病毒其实是来自于动物的病毒,动物病毒发生突变之后,就可能感染人,在人体内复制并在人群中传播。动物冠状病毒主要包括哺乳动物冠状病毒和禽冠状病毒。哺乳动物冠状病毒主要为α、β属冠状病毒,可感染犬、猫、鼠、猪、牛、马、蝙蝠等多种动物。禽冠状病毒主要来源于γ、δ属冠状病毒,可感染如鸡、鸭、鹅、鸽子、麻雀等多种禽鸟类。

3.冠状病毒的理化特性是什么?

人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在-60℃环境中可保存数年,但随着温度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在56℃环境下30分钟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病毒复制的最适宜pH值为7.2。

乙醚、75%乙醇、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4.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

5.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有何区别?

除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2019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其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病毒直径为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

6.新型冠状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前者如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时产生的飞沫,经直接吸入可导致感染;后者如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而导致感染。

患者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以及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7.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国家卫健委已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将其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

8.中医如何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归属于“疫病”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更准确地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当属寒湿(瘟)疫,为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

各地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个人体质等情况,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进行具体的选方用药。

02症状与诊断篇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有哪些?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除了以上发病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发病症状“不典型”,例如:

(1)首发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纳食差、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

(2)首发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

(3)首发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慌、胸闷等。

(4)首发表现为眼部症状:如结膜炎。

(5)可有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与SARS、流感、普通感冒的症状有何区别?

根据现有临床病例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鼻塞、流涕、咳痰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在1周后症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等肺炎症状,并出现其他并发症;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少数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病毒检测阳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症状与SARS类似。

流感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头痛、咽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不适等,体温可达39~40℃,可伴有畏寒、寒战,食欲减退、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部分患者以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高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一般需1~2周。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其他并发症可见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肌炎和脓毒症休克等。

普通感冒的症状为鼻塞、流鼻涕、发热等,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一般不引起肺炎。

3.哪些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暴露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患者、野生动物、物品和环境,且暴露时未采取有效防护的加工、售卖、搬运、配送或管理等人员。

4.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该病毒具有人群易感性。

5.哪些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

需要综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湖北以外省份:

(1)流行病学史

①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是指病原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③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④聚集性发病。

(2)临床表现

①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如干咳等。

②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即早期呈现多发的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的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较少见。

③发病早期查外周血提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者,即为疑似病例。无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也为疑似病例。

湖北省:

(1)流行病学史

①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是指病原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③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④聚集性发病。

(2)临床表现

①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如干咳等。

②发病早期查外周血提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或无流行病学史,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中的2条者,即为疑似病例。

6.如何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在上述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的基础上,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1)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2)普通型

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3)重型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①呼吸窘迫,RR≥30次/分;

②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③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

(4)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①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②出现休克;

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8.判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密切接触者的标准是什么?

密切接触者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型病例发病后、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者:

(1)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有其他密切接触的人员。

(2)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03防护篇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日常防护有哪些?

    (1)减少外出活动。

①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②疾病流行期间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

③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2)做好个人防护和手部卫生

①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口罩。

②随时保持手部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处衣服遮住口鼻。

(3)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①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

②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③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④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⑤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口罩、家庭消毒用品等物资。

2.如何选择和使用口罩?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如何正确使用口罩制定了指南。

佩戴原则

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佩戴,规范使用,有效防护。具体如下:

(1)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2)在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

(3)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4)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5)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推荐的口罩类型及使用对象

(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

(2)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

(3)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共场所也可佩戴。

(4)医用防护口罩: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移时佩戴。

使用后口罩处理原则

(1)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一般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更换。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

(2)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不得进入流通市场。

儿童佩戴口罩的标准与注意事项

建议儿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2626-2006 KN95,并标注儿童或青少年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产品。儿童使用口罩需注意以下事项:

(1)儿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长帮助下,认真阅读并正确理解使用说明,以掌握正确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

(2)家长应随时关注儿童口罩佩戴情况,如儿童在佩戴口罩过程中感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使用。

(3)因儿童脸型较小,与成人口罩边缘无法充分密合,不建议儿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3.如何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1)戴口罩前记得洗手,在戴口罩的时候不要用手去碰口罩内侧,尽量让里面保持干净。

(2)鼻夹侧朝上,褶皱朝下,深色面朝外。

(3)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巴。

(4)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5)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6)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戴好后千万不能用手挤压口罩,如果挤压口罩的话会使病原体向口罩内层渗透,减弱防护效果。

(7)口罩变湿或沾到分泌物时要及时更换。

4.你知道七步洗手法吗?

第1步: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2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3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4步:双手互握,相互揉搓指背。

第5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6步:一手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7步:旋转式揉搓手腕,双手交换进行。

5.如何进行有效的室内通风?

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常用方法。在使用开窗通风方法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通风时间。每天通风3次,每次15~30分钟。城市居民通风换气时间最好在上午9点到11点,下午1点到4点之间,或者晚上7点到10点。

(2)雾霾天气和沙尘天气不宜通风换气。

(3)城市空气质量低于“优”和“良”的情况下,要减少通风换气的次数和时间。

(4)注意在中午和晚饭时间不要通风换气,防止厨房排放的油烟污染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5)开窗通风注意根据不同户型,将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以保持室内通风和空气新鲜。

6.预防病毒感染在饮食起居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为增强个人抵抗力,应做到:

(1)每日摄入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不吃野生动物。

(2)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

(3)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毫升。

(4)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每天不少于20种,不要偏食,荤素搭配。

(5)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食品。

(6)老年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础疾病病人,建议增加肠内营养剂。

(7)不节食,不减重。

(8)蛋和肉务必做熟、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

(9)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10)开展室内单人类型体育锻炼,如做广播体操、做俯卧撑、打太极拳等,累计时间不少于1小时,不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

7.如何做好居家消毒?

家还是相对安全的环境,除非家里已经有疑似感染的患者,否则不需要特别消毒。如果实在担心,也可以对家里经常接触的部位,比如手机、门把手、遥控器之类的东西进行消毒。要注意如果物体表面本身比较脏,需要先清洁再消毒。

消毒可以用75%浓度的酒精棉片或酒精擦拭。也可以使用稀释的次氯酸钠,也就是我们常见的84消毒剂。一般来说,84消毒剂(或其他含有5%次氯酸钠的家用漂白剂)要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稀释比例进行配置,配置时记得戴上橡胶手套(厨房手套或医用手套)和口罩,穿上防水围裙,按照产品包装上的说明操作。

特别要注意:84消毒液禁止与洁厕灵同时使用。因为84消毒液中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钠,与洁厕灵的主要成分盐酸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是一种刺激并损坏呼吸道的气体,大量吸入的话,会使人咳嗽、呼吸困难。

地面、玩具、桌面、家具表面等可以用抹布沾取配置好的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用清水再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毛巾、衣物及床上用品可用配置好的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15分钟,用清水清洗后,冲干净,再用洗衣液清洗一遍。消毒时应注意含氯消毒剂能够造成衣物的脱色。

水杯、饮具可以煮沸消毒15~30分钟,也可以使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分钟,消毒后温度应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

8.如果你在疾病流行地区居住旅行过,应该怎么做?

(1)尽快到所在村支部或社区进行登记,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2)从离开疾病流行地区的时间开始,连续14天进行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每天两次。条件允许时,尽量单独居住或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并尽量减少与家人密切接触。

(3)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纳食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就医途中具体指导建议如下:

①前往医院的路上,患者应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口罩。

②如果可以,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乘车时路上打开车窗。

③时刻佩戴口罩和随时保持手部卫生。在路上和在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④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青岛出版集团将继续发挥行业优势

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力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