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义义)3月22日晚,省政府召开全省危险化学品涉爆粉尘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紧急视频会议。全省会议后,我市接续召开会议,认真分析全市危化安全监管形势,安排部署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我市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基层基础还不牢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懈怠,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要坚决守住“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清醒认识危化品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坚决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严格落实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安委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部署,坚定不移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进行重拳整治,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执法监督检查,做到真抓、真管、真落实,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会议要求,深刻吸取江苏省盐城“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抓好危化安全监管工作。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市安委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深刻汲取江苏盐城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爆炸事故教训,开展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要求迅速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大检查,原则如下:
一要明确职责分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管理、重实效”的总要求和“部门监管、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分工原则,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检查、回头检查、专家会诊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经济处罚、暂扣或吊销证照、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查封或扣押、停止供电、媒体曝光、挂牌督办和约谈警示等措施,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农业农村、商务、教育、卫生健康、消防和其他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对监管行业内涉及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全面检查。
二要突出检查重点。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制度、操作规程、变更风险管控、特种设备管理、消防安全、应急处置是否健全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生产装置、高危生产活动和危险化学品罐区、仓库、管廊等重大危险源、作业过程安全风险是否安全可控;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与学校、医院、居民区等重点目标的距离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自动控制系统是否依规按章设计、运行、维护;作业现场管理、安全警示标识标牌是否科学有效;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检维修作业、承包商管理等重点作业环节是否是否规范要求,并落实提级管理、提级审批、第三方监护等规范要求;停产复工企业是否具备开工复产条件,并组织专家对开工复产计划进行审查指导;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是否使用电子运单系统,是否按规定线路运行,是否经过非法改装,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特种设备是否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并办理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等。
三要强化隐患整改。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实行“零容忍”,不搞“下不为例”,坚决依法予以处罚,并跟踪落实整改。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和隐患、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完成隐患整改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对于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责令停止建设、吊销有关证照、关闭的,要按有关规定迅速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及时予以处理。对自查自改不认真、隐患整治不彻底,大检查责任不落实、组织不得力、执法不严格的,严肃追究企业和有关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因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要倒查责任,依法严肃问责。
西海岸新区精准排查危化品隐患年内查获打击15起非法经营危化品案
“春季攻势”俩月查获359吨非法危化品
本报讯(记者 赵震 通讯员 朱有祥)涉港危险货物非法仓储、醇基燃料非法经营、小商贩走街串巷非法加装汽油及其他非法经营危险化学品行为,存在极大安全风险,极易造成较大社会危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应急管理局了解到,2019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应急管理局深入分析危化品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多部门协同,雷霆出击,强力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春季“严打攻势”,精准打击各类非法经营危险化学品行为,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连续密集查获打击了15起非法经营危险化学品案件,查获涉港危险化学品、醇基燃料及汽油、硫磺、叔丁基硫醇等危险化学品359.64吨,涉案货值185.6万元,行政处罚罚款180.657万元。“春季攻势”严厉打击了危化品领域的违法行为,极大消除了潜在安全隐患,取得了突出的阶段性战果。
安全生产法治保障体系显身手
各类非法经营危险化学品行为,隐蔽性强、流动性大、危险性高,涉案当事人对所从事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及面临的后果较为清楚,对安监执法人员的调查经常拒不配合,案件查处难度较大。为迅速严厉打击涉嫌违法行为,及时启动新区工委管委建立的“安全生产法治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保障作用。尤其是区公安部门的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对拒不配合调查的涉案当事人,运用法治手段强势介入,在查扣涉案车辆、传唤当事人、固定证据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新区安全生产法治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使公安、司法等综合法治部门与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综合执法等执法部门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实现了对违法案件联合查处、联合惩戒,为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确保了案件查处到位、涉案当事人处罚到位,严厉打击了非法经营危险化学品的“黑色产业链”,从根本上消除这一严重危害新区公共安全的隐患。
链条摸排精准清除安全隐患
针对新区范围内危险化学品领域非法违法行为特点,区应急管理局运用“全域统筹系统思维”,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非法仓储涉港危险货物、非法经营醇基燃料、非法加装汽油等违法行为,分类施策,依黑色产业链条“顺藤摸瓜”,实施精准打击,组织强兵勇将定点清除潜在安全隐患。
在涉港危险化学品“打非”工作中,充分利用青岛市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运单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实行港内港外联动,由青岛港每天统计入港危险品车辆情况,对一天内多次进出前湾港的车辆进行重点关注,通过电子运单系统查看行车轨迹,对车辆频繁停靠的场站进行关注,重点盯防,1月下旬查处2个场站非法仓储经营危化品行为、2月份查处3个场站非法仓储经营危化品行为、3月份查处2个场站非法仓储经营危化品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醇基燃料的“打非”工作中,确定了“从摸排使用环节入手,进而倒追储存销售环节,再行调查生产厂家”的工作思路,通过摸排使用环节,短时间内成功查处5起非法行为,有力威慑了违法行为,据了解反馈有原本计划参与从事醇基燃料储存经营的当事人已闻风打消了念头。
属地镇街地毯式摸排扩战果
危险化学品非法储存经营的地点多隐藏在废旧厂房民房、城乡结合部的废品收购站、村居改造居民搬迁后的院落等隐蔽场所。为实现危化品领域“打非”战役全面胜利,必须充分发挥属地镇街的作用,充分发动镇街的村居、社区以及社会治理网格员,对镇街区域实施“村不漏户、户不漏屋”的“地毯式”摸排,真正打一场人民的战争。在打击非法加油行动中,由于非法加油行为多发生在小区门口、重要道路路边、驾校等地,以厢式货车、面包车进行运输,有的储存在小区地下室中,私自使用改装设备进行非法加油,隐蔽性强。对此,将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有奖举报电话的作用,印制宣传材料2000份,在全区有关场所进行了张贴,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今年春节前后先后通过群众举报,查处了2起自制小厢货车、小面包车在劳动力市场、小区门口非法加装汽油行为,消除了安全隐患,初步形成了镇街摸排、部门打击的长效机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