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平度市“行走的书箱”打通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平度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乡村阅读推广论坛于12月7日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旨在聚焦乡村阅读推广这一关键环节,探讨平度市“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创新模式,分享各地乡村阅读推广经验,为促进全民阅读均衡协调发展建言献策,建立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交流平台,加快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

平度市“行走的书箱”打通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2

平度市“行走的书箱”打通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

启动全国首例

“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试点

首届乡村阅读推广论坛以“让书箱走得更远,让乡村流溢书香”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行走的书箱”农村阅读试点项目,这是在全民阅读背景下探索出的推动农村阅读新模式,符合农村发展现状,也是文化惠民与文化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无疑为平度农村改革,乡村振兴输入了重要的智力支持。“行走的书箱”农村阅读推广试点项目,以“送图书下乡”的形式为农村营造阅读氛围,让每个喜欢读书的人都能够读到优质的图书,提高农村群众的阅读意识,让农村阅读切实落地生根。平度市探索出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途径,通过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农村阅读志愿服务力量,实现农村阅读服务的有效性、长期性,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模式”。

平度市“行走的书箱”打通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1

平度市“行走的书箱”打通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

2017年,平度市创新启动全国首例“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试点项目,选取平度市贫困村庄最多的旧店镇作为试点,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新乡贤作用,组建“领读人”队伍,引导并激发农民的阅读需求,取得明显成效。目前项目覆盖旧店镇178个村庄和20所中小学,提供图书10200册,服务群体达10.6万人。“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推广项目引起了人民日报出版社的高度关注,与平度市人民政府签订“乡村阅读”战略协议,共同实施“春泥书屋”建设工程。2018年,“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项目在平度市全面推广,被评为山东省四个一百“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图书馆文化扶贫乡村振兴案例三等奖。

文化扶贫扶志

打通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平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全民阅读工作,把“书香平度”建设纳入2018年市政府重点办好实事项目之一。除实行“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试点以外,平度市还多角发力,开展多项文化扶贫扶志行动,补齐乡村阅读短板,打通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推行“你买书,我买单”乡村阅读模式,在平度市图书馆设立“全民阅读卡”办理绿色通道,采取“你买书,我买单”的形式,引导有阅读能力的农村困难群众凭市图书馆颁发的“全民阅读卡”自主选书,就近还书,博览群书,让读书成为他们新的生活习惯,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不断增强农村困难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推行“图书馆+尼山书院”的乡村阅读服务模式,坚持每周一讲,邀请专家老师授课,依托乡村儒学讲堂、农村书屋等文化阵地,举办国学讲堂、经典诵读、文学沙龙等知识讲座,组织“我帮你”文化志愿者服务队“进乡村,进讲堂,送精神,种文化”,引导农村贫困群众胸有孝心,奉行爱心,常存感恩心,人穷志不穷,主动奔小康,早摘贫困帽。

此外,平度市还大力扶持乡村题材文学创作,鼓励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作品,为农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2018年,《平度通史》启动编撰,《文化平度2017》丛书(9本)、《乡村记忆》画集、《胶东王都那人那事儿》、《平度市历史文化简明读本》出版发行。打造“中国诗歌之乡”品牌,成功举办第三届“诗探索·春泥诗歌奖”颁奖典礼和中国乡村诗歌高峰论坛。(记者 聂艳林 通讯员 宗绪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