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董乔志) 记者昨日从高新区获悉,作为集展馆、配套会议、酒店、办公和商业设施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第五代会展经济综合体,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目前已基本完成,进入内外装修施工阶段,预计年内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可承办国内外及青岛市大型蓝色经济、财富管理、商贸合作、文化创意、国际轨道交通展等主题会展,提供会议、展览、体育、休闲、旅游、文化、商贸等综合服务功能,有效弥补我市展馆设施不足等现状。
展馆面积约为3个“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项目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于2017年6月开工建设。项目位于青岛高新区中央商务区,由德国GMP设计公司设计,按照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设计建设,总建筑面积48.8万平米,展馆面积约为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面积的3倍,为目前我市在建公建项目单体最大工程,同时其配建具备酒店使用功能条件的房间超过1000个,配建车位超过2500个。
记者昨日在施工现场看到,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项目的展馆由一层A展厅和两层B展厅组成,二者之间由登陆大厅相连,以便于人员来回流动穿梭。“项目亮点在于建有酒店、办公楼等配套设施,与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相比,其配套设施数量大大增加,功能性显著增强。”据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项目部计划经理王宇飞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环渤海地区最有竞争力的会议展览中心,对于推动青岛市建设成为东北亚知名会展城市和重要的高端会展目的地将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项目每日投入劳动力约为4000人,进入施工高峰期。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工期为450天,拟创国家钢结构金奖、鲁班奖、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全国建筑业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运用BIM技术近50项
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项目工程特点有六个方面,对于施工难度较大。特别是项目位于临海淤泥地质区域,最深开挖达到12米,其中淤泥层7米,基坑规模及条件居青岛市类似地质条件首位。“所有淤泥需要通过设备全部挖出,再经过打桩后进行项目施工,项目结构施工体量较大,预计混凝土用量达到45万立方米,混凝土连续施工强度高,现场组织协调难度大。”王宇飞介绍说。
此外,项目五个单体结构连为一体,南北长度达500米,东西长480米,对于裂缝控制技术要求高。经过多次研究论证,采用间歇法无缝施工技术,取消设计的后浇带施工做法,成功解决超长结构混凝土裂缝控制难的问题,缩短了施工工期,保障主体结构同步施工。
项目登陆大厅的钢结构屋盖总重13779吨,最大跨度171米,净跨度94.5米,造型复杂、施工难度大。项目技术团队通过合理优化方案,提出高大跨度钢结构累积整体滑移施工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予以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BIM技术在项目得到了全面应用,从深化设计、方案模拟、生产管理、BIM5D平台、BIM+等五个方面开展50余项BIM应用点,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价值引领。同时拓展无人机、三维扫描仪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BIM综合应用能力,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有效促进现场生产管理。
据悉,项目自开工以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安全方面,通过青岛市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样板工程、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示范工地等一系列奖项的验收工作;质量方面,项目整体通过省优质结构验收,荣获高新区2017年度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