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是国际宽容日。自1995年设立以来,这一节日始终传递着尊重多元、消除偏见的核心信念,让理解与善意成为连接彼此的心灵桥梁。近日,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389路线的驾驶员、山东省“最美救护员”郑吉凡,为李沧区唯一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带去了双份的“温暖”。他不仅用一堂生动的交通安全课点亮了孩子们的认知,更用精心准备的冬日保暖礼物,为他们驱散了初冬的寒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节日的真谛。

暖心装饰车厢,满载冬礼赴约
为给特殊孩子们打造专属的温暖体验,郑吉凡精心筹备。他将389路公交车当作传递爱心的载体,开启了一场充满童趣的改造。他在车厢后方孩子们容易留意的位置,逐一贴上活泼温馨乘车提示语,“上车先看脚下坎 安全第一记心间”“不跑不闹排好队 公交出行真愉快”等简洁押韵的话语,搭配着气球、太阳等图案,格外醒目亲切。不仅如此,他还特意用富有童心的小黄鸭挂件装饰车厢,让原本普通的公交车摇身变成了温馨可爱的“移动乐园”,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对孩子们的用心。
与此同时,郑吉凡提前与学校老师沟通好十名特困孩子的性别及年龄,精心挑选礼物袋,装满了为孩子们量身准备的冬日保暖好物:围脖颜色鲜艳,涵盖了红色、黄色、蓝色等多种亮色,能瞬间点亮孩子们的冬日穿搭;手套材质柔软亲肤,大小贴合儿童手掌,既保暖又不妨碍活动。他一边整理礼物袋,一边念叨着:“孩子们体质特殊,冬天出门尤其要保暖,这些围脖手套能让他们少受些风寒。”出发前,他还仔细检查了每一份礼物,确保没有破损,让这份“温暖”完完整整地送到每个孩子手里。

小朋友们尽力用清晰的语言大声说:“谢谢叔叔!”灿烂的笑容在孩子们脸上绽放,在车厢里构成了一幅温暖动人的画面。
趣味课堂进校园,安全知识伴成长
随后,一场特别的交通安全课程正式拉开帷幕。“嘀嘀嘀,车来啦,前门上车不推挤!”郑吉凡率先带领孩子们齐声朗读交通安全儿歌,稚嫩的声音在车厢里回荡,瞬间点燃了课堂氛围。他指着车厢内的温馨提示语,逐字逐句为孩子们讲解含义,结合特殊孩子的认知特点,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强调“坐稳扶好”“不将头手伸出窗外”等安全要点,让孩子们在跟读中初步掌握乘车规范。
为了让安全知识更易理解、更易掌握,郑吉凡采取了实景教学的方式。他先是示范正确的上下车姿势,叮嘱孩子们要排队有序、不推挤打闹;随后打开公交车的安全锤和应急出口,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识别位置、正确使用,“这是安全锤,遇到危险时可以敲碎车窗逃生,平时可不能随便碰哦”,他一边演示一边耐心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大家听得认真、学得投入,不时举手提问,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用宽容与理解,营造温暖无障碍的环境
课程期间,郑吉凡特意找到了职高三年级学生、意大利都灵世界特殊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的4×100米金牌得主陈亮。“陈亮,你在赛场上太勇敢了,能和叔叔分享一下夺冠的故事吗?”他的轻声询问让腼腆的男孩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听完陈亮讲述训练的艰辛与夺冠的自豪后,郑吉凡分享了自己作为公交驾驶员坚守岗位、紧急救助晕倒老人的经历:“你训练时的坚持,和我救人时需要的勇气是一样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相信自己。”他鼓励陈亮继续追逐运动梦想,同时不忘提醒他外出比赛时要牢记交通安全知识,保护好自己。
课程结束后,明心学校的老师袁嵩感动地表示:“郑师傅的安全课太接地气了,将枯燥的安全知识融入车厢实景,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这样的方式特别适合他们。”
面对赞许,郑吉凡坦言这次教学于他而言更是一份荣幸。他最大的心愿,便是这些安全的“种子”能生根发芽,化作他们未来出行路上最坚实的守护,伴他们平安出行,快乐成长。他更由衷地希望,社会大众能对这些孩子报以更多的宽容与理解,共同营造一个温暖无障碍的社会环境。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