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十米车厢书写坚守与担当 青岛公交驾驶员张培生用方向盘丈量城市

清晨五点的城市尚未完全苏醒,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北巴士第六分公司停车场内已响起引擎的轰鸣。367路驾驶员张培生像往常一样早早到岗,对车辆进行细致地检查、清洁,这套标准化流程他重复了十余年。作为一名“老公交”,张培生用方向盘丈量城市,在十米车厢书写着新时代的坚守与担当。

安全为基:筑牢行车“生命线”

2011年,24岁的张培生脱下军装换上工装,成为市北巴士367路的一名驾驶员。“方向盘上系着乘客的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张培生常挂在嘴边的话。从军营到公交,他将军人严谨的作风融入日常工作中,总结出“三稳三勤”工作法:起步稳、行车稳、停车稳,勤检查、勤观察、勤提醒。有次,在瑞昌路与南昌路交会处,他发现一个大型金属垃圾桶被风吹倒,横在路中央,占据了部分车道,导致车辆纷纷避让。张培生立即停车,打开双闪警示灯,将垃圾桶扶至路边安全区域,避免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这样的应急处置,在他驾驶生涯中已成为常态。

面对突发情况,张培生始终保持着“教科书级”的应对能力。今年3月,他在海泊桥车站附近听到救护车警笛声,正值早高峰车流量大,他迅速观察路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45度礼让救护车,短短几秒钟便让出“生命通道”。乘客们纷纷点赞:“张师傅的果断让行,让我们看得心里暖暖的,不愧是‘老驾驶员’,反应真迅速。”

服务为本:打造流动“服务站”

对于张培生来说,安全只是起点,服务永无止境。他创新推出“四心服务法”:对老年乘客“扶一把、问一声、等一等”,对特殊群体“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帮一把”,对外地游客“当好活地图、做好讲解员”,对问询乘客“耐心听、仔细问、清楚答”。

2021年寒冬,张培生在延安二路车站偶遇轮椅少年小杰母子。当看到母亲独自抱孩子上车、轮椅在寒风中摇晃时,他本能地伸出双手。这一抱,开启了长达五年的特殊约定——从每周三次康复接送到每月医院复诊,从私家车接送中考到海边圆梦之旅。今年夏季,小杰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中考。为了庆祝小杰顺利考取高中,张培生特意调整班次,带着小杰完成了一场期待已久的科技馆之旅。张培生推着轮椅上的小杰穿过智能机器人展区,感受宇宙漫游的震撼,在物理互动区亲手操作磁悬浮实验。

针对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张培生积极参与公司“i无忧”助残志愿服务项目。他不仅熟练掌握无障碍设施操作,还细心记录下了残障乘客的出行习惯和目的地。项目开展以来,已累计服务残障人士123人次,张培生的车厢成为他们出行路上最温暖的港湾。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

张培生是分公司公认的“金牌传帮带”师傅。每当有新驾驶员入职,或者有同事在安全驾驶上遇到困惑,张培生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他的“安全经”和“服务道”。新驾驶员入职时,他总会带着他们走一遍367路全程,指出每个路口的盲区、每个站点的特殊乘客需求;在恶劣天气应急保障等关键时刻,张培生总是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以确保市民出行畅通无阻。“关键时刻我得顶上去!”这是他最响亮的回答。在张培生的驾驶舱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武器”:一个装满常用药品的小药箱,一本记录乘客特殊需求的笔记,一张标注着沿线医院、学校、养老院位置的地图。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却承载着他对乘客最真挚的关怀。

20万公里的平安轨迹,是张培生用方向盘丈量的城市脉络;十余年如一日的无悔坚守,是他用赤诚之心铺就的温暖回家路。张培生,这位市北巴士六分公司的普通驾驶员,用他紧握方向盘的双手,在川流不息的城市脉络中,铺就了一条安全、温暖的回家路。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