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开始,恒生科技指数走出六连阴,这反而提高了资金抄底的兴趣。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的一周内,恒生科技指数挂钩ETF规模新增51.21亿元,年内规模新增额突破1000亿元。
现在是不是布局恒生科技指数的好时机,潜在上涨空间有多大?讨论抄底指数前,首先要把指数构成和风格搞清楚。
集合30家龙头的港股科技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由恒生指数公司于2020年7月27日推出,追踪30家在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涵盖半导体芯片、AI大模型、云计算、智能汽车等科技领域,总市值排名前五位的成分股公司分别为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团、比亚迪股份、网易,此外还有美团、京东、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知名公司。
该指数采用季度调样机制及流动性筛选标准,要求成份股连续12个月换手率高于0.1%,并设置研发投入、收入增长等创新力指标。这种编制方法,从行业赛道、成交活跃度、财务指标三个维度,确保指数具有很强的港股科技资产代表性。
此外,恒生科技指数还设立了“快速纳入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港股新股在上市第10个交易日调入,比如地平线机器人公司就是通过这个机制纳入指数成分股的。通常,某个指数更新成分股以半年度或年度为时限,这期间某家公司股票市值大幅上涨,从而达到纳入指数的标准,但此时的股票估值可能已经高估。“快速纳入机制”让恒生科技指数的成分股调整更加灵活,及时捕捉行业趋势、吸纳龙头公司的能力更强。
简单说,这是一只集合港股科技股龙头公司的指数,成分股集中度高,赛道色彩浓厚。从基本面看,指数表现与AI产业周期高度相关;从风格看,科技成长指数历来高波动、高弹性,需要注意买卖时机。
估值处于低位 产业景气上升
投资好时机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资产又好又便宜的时候。
从估值水平看,Wind截至10月31日的数据显示,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PE-TTM)为22.85倍,位于指数成立以来的28.60%历史分位数,相对低位的估值为布局指数提供了安全边际。
从产业周期看,AI正处于全球产业周期共振的加速发展期,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公司高度集中于AI产业链,包括上游晶圆制造、中游智能汽车和消费电子制造,以及下游电商、娱乐等互联网平台,在国产替代政策和高端制造能力提升的双重拉动下,AI上游和中游需求旺盛,下游互联网平台公司普遍加大算力资本开支。
恒生科技指数具有AI全产业链布局的特点,一方面可以享受到AI产业整体景气度上升的红利,同时又降低了单一产业链环节景气波动的风险。
美元启动降息 资金压力缓解
投资港股市场,除了看基本面,还需要特别关注美元流动性。因为港币采用联系汇率制度,直接挂钩美元,同时港股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容易受到外部流动性扰动的影响。今年8月,A股科技资产在AI产业链带动下持续大幅上涨,而恒生科技指数表现则相对较弱,原因就是同期美股市场走势强劲,外资机构回流美国市场,港股等新兴市场出现资金抽离现象。
随着美联储9月、10月两次降息,美元指数承压,同时美股大幅上涨后估值压力显现,全球资金配置再平衡,兼具低估值和高成长属性的恒生科技指数有望迎来外资回流,与本土抄底资金形成共振。
根据国泰海通在9月底时的测算,恒生科技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占比之和约为70%,多数龙头成分股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中低位置,假设科技龙头股估值修复至成分股估值分位数的均值水平,或能推动恒生科技指数上涨约15%。若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修复至自身历史均值,抬升空间或超30%。当前,恒生科技指数低于9月底时的点位,而经济基本面稳健复苏的态势更为明确,国泰海通的这个假设依然具有参考意义。
欢迎关注老狼财经公众号 这里只讲投资干货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冬明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