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山东港口青岛港三季度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件杂货业务吞吐量同比增长4.4%,增幅较二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

这一态势与我国外贸整体韧性相呼应。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达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第三季度增速达到6%,印证了我国外贸“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作为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青岛港深度承接政策环境机遇,源源不断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业务实效。
第三季度,青岛港大豆业务实现逆势上扬,吞吐量同比增幅高达15%,有效保障了粮食供应链稳定;纸浆吞吐量同比增长7%,在服务造纸产业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钢材吞吐量同比增长超20%、机械设备吞吐量同比增长近10%、商品车出口同比飙升超50%,持续助力我国制造业“加速出海”。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青岛港精准施策的战略布局。今年以来,青岛港加密拓展国际航线网络,新增多条印巴、非洲、东南亚等区域航线,不断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物流通道,持续打通外贸发展新路径。同时,聚焦特色货种发力,打造以粮食、纸浆、钢材、机械设备为重点的四大特色货种分拨转运基地,通过创新作业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等,实现了增效与增量“双丰收”。

港口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外贸正处于结构优化与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青岛港将充分发挥“双循环”关键节点作用,持续完善北上、南下双向物流大通道,打造高效可靠的精品航线网络,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持续贡献港口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雯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