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学子探秘崂山书院:巧手制香囊,沉浸式触摸传统文化

11月1日,秋阳正好,微风不燥。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2022级的部分队员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崂山书院研学之旅。从漫步古雅院落感知历史韵味,到辨识草本药材解锁自然奥秘,再到亲手制作香囊传承非遗技艺,队员们在一步一景中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午2时许,队员们有序抵达崂山书院。这座坐落于崂山南麓的文化胜地,400亩园区内完整移植着十余栋明清徽派老宅院,白墙黛瓦在秋日暖阳下泛着温润光泽,飞檐翘角间雕刻着岁月的纹路,每一块砖雕、每一扇木窗都像在无声诉说着古老故事。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沿着青石小径穿梭于院落之间,听老师细致讲解儒释道文化如何融入建筑布局——从国学馆内“温良恭俭让”的匾额,到老子雕像旁“道法自然”的题字,传统文化的印记在眼前徐徐展开,队员们不时驻足观察,认真记录,对“一步一景,一景一情”的意境有了真切体会。

研学活动的核心环节,特邀非遗传承人王亚利老师带来草本中药知识课堂。王老师结合实物展示,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艾草、鬼针草、迷迭香、黄蒿、侧柏等常用于驱虫的中药植物:“大家看,艾草的叶子边缘有锯齿,摸起来带点绒毛,晒干后有特殊香气……”生动的讲解让队员们快速掌握了辨别方法,大家围在展台前,仔细观察植物形态,不时举手提问,在互动中轻松解锁中药知识,也深深惊叹于传统草本文化的智慧。

随后,队员们走进书院的山林采摘区。这里专门种植了各类中药植物,大家按照王老师教授的辨别技巧,小心翼翼地寻找目标植物,有的蹲下身观察叶片纹路,有的轻轻触摸感受质地,遇到不确定的种类,就互相讨论或请教老师。采摘过程中,队员们不仅锻炼了观察力,更在分工协作中增强了团队意识,亲身感受着自然馈赠的珍贵。

最令人期待的环节当属中药香囊制作。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先将采摘的新鲜药材裁剪成合适大小,再小心翼翼地填入竹编香囊的镂空孔隙中。当带着草木清香的药材填满香囊时,大家又用彩色缎带在竹笼底部系出灵动的流苏,一个个兼具实用性与美感的驱虫香囊就此诞生。队员们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囊,脸上满是成就感,有的还忍不住凑近闻一闻,感受草本香气带来的安心。

研学活动接近尾声,带着亲手制作的香囊和满满的收获,队员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崂山书院。此次旅程,他们不仅在徽派古建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在中药草木间感知自然的神奇,更在动手实践中传承了非遗技艺。传统文化的种子已悄然在心中种下,相信这份带着草香与古韵的记忆,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珍贵养分,指引他们未来继续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脉络,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