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残联联合举办“走进市办实事、见证民生项目”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群众代表及媒体记者等30余人,实地观摩民生项目开展情况,共话民生领域发展新成就。

在城阳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代表们现场观看了数字化、优质化养老服务的实体展示。中心的数字养老服务平台上汇聚了全区养老服务数据,可实时掌握养老数据,动态对接服务需求。中心设置的适老颐居、银龄安睡、安护养生等主题化场景体验区,更让代表们亲身感受到了现代科技为养老服务带来的深刻变革。据悉,目前青岛已建立了10处区(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充分发挥兜底保障、服务示范、对下指导功能,扩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

随后,代表们来到崂山区金家岭街道社区嵌入式失智老年人照护中心。中心设有20张床位及助老餐厅、康复训练区等功能空间,其温馨的居家场景和专业的照护服务为失智老年人提供了安心港湾。

今年以来,青岛市已建成30处社区嵌入式失智老年人照护中心,将专业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百姓家门口,用专业服务延缓病情,用温暖陪伴减轻焦虑,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原居安老”,同时也为家庭照护者提供喘息空间。今年以来,青岛市签约家庭养老床位7990张,新增享受助餐优惠老年人10.7万人,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贴心的养老服务。

随后,代表们还来到青岛市民政局老年活动中心的康复辅具·养老科技创新产品体验中心,沉浸式体验涵盖衣、食、住、行等多场景的先进适老产品与科技解决方案。这个集展示、体验、销售、培训于一体的开放平台,是连接市场与需求、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今年,青岛市开展了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目前累计改造4500余户,老年人可以“线上+线下”便捷挑选心仪产品,在手机上申请,就能享受到政府补贴,实惠又方便。不少家庭借此机会改造了卫生间、厨房、卧室等老年人高频活动区域,让老年人老有所“安”。

在座谈会上,青岛市民政局详细介绍了2025年市办实事项目进展情况及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儿童福利等领域取得的成效。青岛市残联介绍了2025年市办实事项目——青岛市助残业务联办平台建设完成情况,并向与会代表现场演示了19个惠残事项集成办、极简办的操作应用。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和与会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认真听取代表反馈的意见建议。不少参会的代表表示:“通过参加观摩活动,真切地见证到了民生事业的发展变化,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高度的温暖标尺,也是民生实事惠及每一位市民的深刻体现。”
下一步,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残联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梳理、深入研究、积极吸纳代表意见,倾听社会各界关于民生实事的呼声和需求,围绕“一老一小一困一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