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一院炊烟起,满树柿子红——话剧《烟火人间》城阳演出收官

“秋天又来了,柿子又红了。”当主题歌的旋律在剧场回荡,舞台缓缓转动,秦师傅给小蛤蜊尝白酒的笑意、院外孩童嬉戏放烟花的热闹,杨老十家与刘奶奶团聚庆新年的温馨,孙金义带着三丫给师父拜年的忐忑……一幕幕如老电影般重现。那是岁月的回声,也是久违的重逢。

10月29日至30日,青岛市话剧院原创话剧《烟火人间》在城阳开心麻花大剧院连演两场,在家乡的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温暖的“返场”。

青岛市话剧院原创话剧《烟火人间》日前在重庆涪陵大剧院连演两场,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剧目登台亮相。这部写百姓、演生活的作品,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表演,再次打动了观众的心,有观众挥手感叹:“这就是最好的‘烟火人间’。”

在城阳演出时,当舞台灯光亮起的那一刻,熟悉的青岛方言、温热的炊烟味道,让观众心头一暖。舞台像是一座被唤醒的老院——炊烟升起,邻里重逢,笑声与泪光交织在一起。


《烟火人间》是一出关于“人”的戏,也是一封写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家书。它没有传奇情节,也没有宏大的叙事,而是讲老百姓日常的喜怒哀乐:杨老十的二女儿婷婷被骗走积蓄时,秦师傅默默拿出自己攒下的钱;秦师傅去世后,杨老十收养了他捡来的孩子“小蛤蜊”……它用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善意,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哲学——在平凡日子里彼此照应,在岁月流转中守望温情。

“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的院子吗?”“每一个画面都像在回放我们自己的昨天,全是记忆的味道。”观众的反应里,藏着一座城市共同的记忆。

对青岛观众来说,《烟火人间》不仅是一次观剧体验,更是一场心灵归途,也感受到这座城市从旧时光中生长出的善意与坚韧。

当谢幕的灯光缓缓暗下,舞台上的柿子树落下满枝的红果。那一抹温暖的色彩,像极了这部戏的心意——质朴、热烈、充满生活的希望。话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次演出时有观众市民的热情回应,就为这部作品注入了新的力量。他们不仅为表演所感动,更为创作者以及演员们的专业精神所折服——对细节的执着,对生活的敬畏,对艺术的真诚。每一次掌声、每一句感谢,都是对《烟火人间》最诚挚的回赠。”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