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重阳敬老情 青岛 “90”后公交驾驶员手绘温情暖夜归路

“大爷,红色框是打卡区,黄色框是扫码区,轻轻一贴就行!”重阳节前夕的傍晚,青岛20路公交车厢里,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北巴士第三分公司驾驶员刘同起正弯腰给老年乘客讲解。灯光下,车窗上手绘的“尊老”“助老”的图案格外温馨,打卡机旁,那两张手写的标注便签,更是成了老年乘客乘车的“贴心指南”。他不仅握着父亲传下的方向盘,更用年轻的手画出敬老温情,让公交车厢满是家的温度。

传承的力量,他接过夜路的方向盘

“小时候最骄傲的,是坐在爸爸驾驶座旁看他送乘客回家。”刘同起的父亲刘世刚是青岛公交老驾驶员,在公交驾驶员这个岗位上坚守了近30年。儿时的他常去场站等父亲,看父亲检查车辆、打扫车厢,听乘客热情打招呼,“那时就觉得,爸爸的方向盘能载着大家平安回家,特别了不起。”

如今,刘同起也进入了公交岗位,成了父亲的“徒弟”。跟着父亲跑车时,他不仅学驾驶技巧,更记下父亲的话:“开公交不只是开好车,更要把乘客放心上,主动照顾。”

20路公交车有着这样一条特殊的线路,每天22时50分在青岛站发车,承接着末班火车接驳的重要使命。2024年,刘同起从父亲手中接手了这条特殊的“夜公交”,刘同起才懂父亲的不易:20路夜公交22时50分发车,24时多才能返回场站,收车后打扫、检查车辆,常到凌晨1点多才能回家。但每当看到深夜乘车的旅客平安到站,听他们说“小伙子,谢谢你送我们回家”,他就觉得辛苦都值得,“父亲说夜公交是城市‘守夜人’,现在我终于懂了这句话的重量。”

一笔一画,让夜班车厢变成“敬老暖房”

“现在公交车上老年人乘坐得比较多,想让他们过节也能感受到温暖。”今年重阳节前,刘同起决定把车厢打造成“敬老驿站”。为不影响白天跑车,他下班后设计图案,每天提前到岗,有时候凌晨返回场站后依然加班加点绘画到深夜。刘同起用马克笔细细勾勒图案,写“敬老爱老”时加宽字幅方便老人看清。“手腕酸了也不怕,想到老人看到图案的笑容,就有了动力。”这辆特殊的公交车驶出场站,车厢的变化让乘客非常惊喜。常坐这趟车的王大爷说:“晚上坐车本就冷清,看到这些画,心里一下子暖了。”还有老人拉着他的手感慨:“记得你爸爸以前也跑这趟夜班,你们父子俩都这么贴心!”刘同起腼腆地回答:“能让大家在夜班车上感受温暖,我就满足了。”

一张便笺藏着公交的“贴心服务经”

车厢内光线暗,老人视力不好,常有人因分不清打卡区和扫码区而慌乱:有的拿老年卡反复试探,有的误把扫码区当打卡区,老人紧张,后面乘客也着急。“乘客急着回家,不能让打卡耽误他们的心情。”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又方便又准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呢?刘同起很快就想到了答案。他找来彩色纸和马克笔,画上指示手势,标注好“刷卡区”和“扫码区”,方便老年人出行。

便签贴出的第二天,第一次坐20路公交的李大爷拿着老年卡在打卡机前犹豫,刘同起连忙提醒。李大爷按提示操作,一下就刷上了卡,感激地说:“晚上光线暗,我眼神不好,之前总刷不上卡,这下再也不慌了!”渐渐地,这张便签成了老人的“定心丸”:有人上车前特意借灯光看一眼,有人主动给同伴介绍。“公交服务更要细,能帮到老人,多花心思都值得。”刘同起说道。

“开公交车虽辛苦,但能让市民,特别是老年乘客感受温暖,就觉得工作有意义。”重阳节临近,刘同起还计划未来给车厢加更多敬老元素,让老年人乘车更加便利。“敬老不是一时行动,爱岗敬业也不是口号,要体现在每一次平稳驾驶、每一次耐心解答里。”

九九重阳,思念重重。车窗上的手绘映着城市灯火,打卡机旁的便签藏着善意,刘同起握着的方向盘,载着晚归乘客,更载着两代公交人的责任与坚守。这位“90后”驾驶员,正用自己的方式,让敬老美德融入每一次旅程,让城市的夜晚因这份温情而更动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