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海洋地质碳封存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青岛召开。近年来,海洋地质碳封存作为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批准建设海洋地质碳封存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也是我国沿海省市首个省部级海洋地质碳封存科技创新平台。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海洋地质碳封存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为山东省乃至全国蓝色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工程中心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建设,也标志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碳封存工作进入省、市两级平台支撑发展阶段,对全面提升在国内外碳封存领域影响力、更好支撑服务国家和沿海省市“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该中心建设期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深入推进我国海域地质碳封存调查与评价,取得了重要进展。创新建立了适合我国海域地质条件的地质碳封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系统评价了我国海域三个级别地质碳封存潜力,基本查明我国海域地质碳封存资源家底,其中盆地级预测碳封存潜力达2.58万亿吨。系统分析了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基本地质条件,揭示了封存潜力主控地质因素,在我国近海优选出“三盆七区”为适宜封存的盆地和区带,锁定一批海洋地质碳封存目标区,为下一步海域示范工程选址指明了方向。集成海洋地质碳封存系列成果,编制形成了中国海域盆地级二氧化碳封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图集。建成了系列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建立了二氧化碳—水—岩高温高压反应装置、二氧化碳动态运移-转化模拟系统、多孔介质中渗流、传热、相变和力学变形耦合的多场耦合数值模型,通过宏观—微观模拟实验,系统深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基础理论,有效支撑海域地质碳封存选址与评价。与各企事业单位及高校院所开展广泛合作研究,积极参与青岛市碳达峰碳中和产业创新联盟,有效支撑服务海域地质碳封存规划和示范工程系统研究。

以上成果得到了院士专家的高度认可,认为系列成果创新建立了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选址评价关键技术体系,首次系统优选了我国近海重点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有利区带和重点目标区,为沿海省市地方政府的“双碳”决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发展海域地质碳封存理论和技术奠定了基础,为海域地质碳封存示范工程实施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倚慰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