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为更好地做好秋收工作,街道统筹调配资源,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全力守护农民的“粮袋子”,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收攻坚战在田间地头全面打响。
10月10日清晨,雨丝还挂在张家楼街道寨里村的玉米叶上,一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已轰鸣着碾过湿软的田埂。“这机子不怕陷!昨天半夜就来待命了,争取多收一亩是一亩!”农机手的声音伴着机器轰鸣传来。田埂上,包村干部毛倩一边用手机记录抢收画面,一边朝农户喊道:“张大爷,您家3亩玉米上午准收完,烘干点早帮您联系好了!”
抢收一线
“天儿不等人,农户的需求就是命令!”街道农业农村中心负责人唐军的手机里,存满了各村的收割进度表。从机械调度到烘干对接,他和所有包村干部一道沉在田间,全程盯守保障。为解内涝难题,街道紧急调运3台水泵,联动10余台挖掘机疏通沟系。
党员干部下沉一线
抢收一线,处处跃动着暖心身影。社会治理网格员化身“田间哨兵”,第一时间上报地块积水、机械需求等信息,成为秋收前线的“移动信息站”;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迅速召集各新村退役军人志愿者,这些曾身着戎装的身影换上红马甲,化身“助农生力军”奔赴田间;对伤残孤老农户的地块,村干部带着群众挽起袖子人工抢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亩。“我家老头腿不好,村干部带着人来帮收,连午饭都在地里对付,心里暖得很!”正在掰玉米的村民边说边加快了手上的动作。
网格员参与秋收
粮食收上来,储存晾晒是关键。走进崔家滩村文化广场,玉米棒摆放在花生秆搭的架子上,几位老人正拿着木耙翻晒。“以前玉米堆屋里,一受潮就发霉,现在农技员教我们‘离地储存’,还帮着测含水量,踏实多了!”街道农业农村中心组建的服务队穿梭在村居田间,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农户晚播小麦选种、调播种深度,还联动农机手、农资供应商建立快速响应群,农户有难题,群里喊一声就能得到答复。
截至目前,张家楼街道2.39万亩花生已全部收获,1.2万亩玉米完成抢收。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罗薇站在田埂上表示:“一定守好农民的‘粮袋子’,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圆满完成。”雨过天晴,播种机的轰鸣声在田野间响起,新的希望正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生长。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范镇 通讯员 丁鹏京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