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胶州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实施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农村公路智能化养护试点”正式通过山东省验收。此次验收标志着胶州市历经近三年探索构建的“智慧管养体系”全面落地见效,为全国县域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胶州方案”。
胶州始终将农村公路视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此前,当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期面临“人工巡检效率低、应急响应滞后、养护成本高”等痛点,691条农村公路(总里程1579.596公里,截至2022年数据)的管养压力日益凸显。2022年12月试点启动后,胶州以“管养智能化、服务高效化、管理精细化、绿色低碳化”为目标,构建起“前端智能感知+中端数据中枢+后端智慧决策”的全链条体系。

试点期间胶州安装视频监控、AR/VR全景指挥、非现场执法等7类智能设备,覆盖全域773条农村公路;建成的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TOCC),可实时汇聚路况、环境、交通等四维数据42亿余条,数据上传延迟控制在30秒内。通过“AI+养护”模式,路面病害识别精度提升至95%,养护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小时,每公里年养护成本降低20%,超限超载率从3.2%降至0.55%,核心指标均超额完成预期。

技术创新与模式突破是此次试点的核心亮点。胶州联合企业研发的“碳钢胶砂防水耐磨层”材料,使路面耐磨性提升40%、使用寿命延长3年至5年,相关技术已在芝铁路、王相路等路段成功应用;创新推出的“三级路长制+智慧平台”模式,将633名路长精准落位至每段公路,通过手机APP实现巡查打卡、问题上报全流程数字化,路长履职率从70%提升至98%。此外,依托智慧路网数据优化农村物流专线、打造“智慧旅游公路”,2024年带动农产品运输量增长15%、乡村旅游收入提升20%,实现“以路兴产、以产养路”的良性循环。“试点不仅解决了农村公路管养的‘老难题’,更构建了‘技术+机制+效益’的现代化体系。”胶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数据共享机制、补齐偏远路段技术短板,推动试点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县域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辛小丽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