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经济圈地处海上丝绸之路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交汇的关键区域,是一片产业基础雄厚坚实、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的创新沃土。2017年9月,青岛知识产权法庭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跨域管辖胶东半岛五市及东营技术类案件。八年来,青岛知识产权法庭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坚持精品审判战略,聚力机制创新、协同保护,为胶东经济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
八年来,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1500件,审结案件11553件,其中93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件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着力打造当事人信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
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玉米“伟科609”等5起案件入选“全国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对“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蔬菜种苗市场进行专题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发出司法建议,打造保障粮食安全、助力种业振兴的“半岛样板”。
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妥善审理涉及海洋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涉“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案件。在“纳米压印设备”发明专利申请权一案中,依法判决将科技成果归还给海归回青岛创业的“泰山领军人才”,目前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5%。通过知识产权审判强化对创新成果保护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以高水平法治护航创新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审结全国首起“刷单炒信”、平台限制商户“二选一”不正当竞争案、首起涉游戏软件编辑器侵害著作权纠纷案、首起家电测评博主商业诋毁纠纷案,以司法裁判规范和保障新业态新技术健康发展。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保护新动能
青岛知识产权法庭率先打造并升级“智能3D证据管理系统V2.0”,运用3D扫描、区块链技术,解决知识产权案件“取证难、存证难”问题,是全国第一家实现最高人民法院可内网直接提取数字证据的法院。
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建立技术调查、技术咨询、专家陪审和技术鉴定“四位一体”的技术事实查明体系,在青岛中央法务区办公新址专设技术调查官室,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外脑”作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效能。
此外,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建立“法官+技术专家”联动保全模式,记录知识产权法官深夜在北京地铁现场进行技术勘验的短视频《千里追真路》被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众号等转发。
共建科技创新协同保护新格局
青岛知识产权法庭与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科学技术局、海关等部门签署框架协议,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巡回审判工作机制、技术事实查明合作机制。
聚焦产业和企业最关注、最迫切的法治需求,青岛知识产权法庭组织开展“一次旁听庭审、一场专题讲座、一次面对面交流”活动,呈现“沉浸式”司法公开课。先后赴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单位走访调研,着力为创新型产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法治服务。
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完善知识产权普法基地建设,推动普法阵地多点开花,打造“青小知”普法IP,讲好知识产权故事。法官还做客直播间答疑解惑,超66万名网友观看,营造了保护创造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瑞东 通讯员 李英三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