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可控核聚变概念强势拉升,截至发稿板块指数涨幅超过6%。个股方面,常辅股份涨幅超过26%,国光电气、哈焊华通、中洲特材20%涨停,浙富控股、融发核电、海陆重工、金杯电工、合锻智能、安泰科技、白银有色、永鼎股份、上海电气等成分股10%涨停。
消息面上,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2025年5月,BEST的总装工作正式启动,预计将在两年后建成,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政策面上,9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并予以公布,自2026年1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统领原子能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受控热核聚变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市场规模方面,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5.5亿美元,2024至2030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4%。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能源领域的“终极解决方案”,其一旦实现商业化落地,或将如蒸汽机、电气化的出现一样,主导新一轮科技革命。此外,世界核聚变大会重大催化来临:10月13日—18日国际原子能聚变能大会(FEC2025)将在成都举办,此次会议旨在提供一个全球性论坛,促进聚变能研究与开发领域的科学和技术成果交流。
近期可控核聚变板块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证券时报·数据宝梳理了三季度融资净买入额居前的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其中,上海电气遥遥领先,金额高达16.38亿元;西部超导、永鼎股份、中国能建、豫光金铅分列第二至第五名,对应融资净买入额均在3亿元以上。
中航证券指出,聚变堆撬动万亿蓝海市场,推动中上游环节产业化提速:根据FIA的调查,高温超导、第一壁材料、低温系统、热交换器、真空室等一系列材料和零部件被多数企业视为装置的关键部分,而下游总装企业对氩和氲燃料、燃料循环系统、第一壁材料、特种金属等环节在未来的批量化供应仍有隐忧,上述环节的产业化进程值得关注。
中信证券称,可控核聚变近期成交量占比已趋近底部,同时9月至10月份或有多台装置开启招标。全球范围来看,行业政策信号不断明确、融资规模提升、装置建设加速、技术进展明显。基于大国竞争视角,行业的长期成长趋势已经确立,国际及国内装置加速建设下,零部件企业订单有望得到充分释放,对可控核聚变行业坚定看好。
可控核聚变概念相关股票:常辅股份、国光电气、哈焊华通、中洲特材、上海电气、西部超导、永鼎股份、中国能建、西部材料、应流股份、合锻智能、浙富控股、融发核电、海陆重工、金杯电工、安泰科技、白银有色。
责任编辑:刘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