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研究深度一度】银行指数近一年首次跌破年线 逃离还是抄底?

9月22日,中证银行指数收盘跌逾1%,一年以来首次收于年线下方。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等近期也相继跌破年线。

今年开年以来,中证银行指数一路上行,在7月创出年内最高点,涨幅达到25%,此后开始震荡回落,跌破年线后加速下跌,截至9月26日涨幅已经不足10%,相对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也已全部回吐。

中证银行、沪深300指数对比 来源:中证指数公司

技术分析派认为,跌破年线预示着价格将进入长期下跌趋势,而价值投资派则认为,应该以便宜价格买入优质资产。

银行股的价格已经足够便宜了吗?或者说,导致银行股下跌的因素已经充分消化了吗?

基本面:三、四季度报表或有压力

根据Wind数据,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0.8%,但加权平均净息差为1.43%,同比下滑了13个基点;二季度单季环比下降5个基点,同比降幅走阔2个基点。整体看,今年以来国有行、农商行的净息差降幅大于股份行、城商行,在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市场担心银行盈利能力的进一步走低。

非息收入方面,去年开始至今年上半年,债市一路走强,银行投资收益明显增长,但进入今年三季度后,债市持续回调,三季报开始银行将面对投资收益高基数和债市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半年非息收入对银行营收贡献度将有所回落。

从资产质量看,上市银行上半年整体不良率为1.23%,拨备覆盖率为238.6%,较年初小幅下降。对公和零售贷款的不良率分别较年初下降8个基点至1.18%、上涨12个基点至1.27%。虽然市场此前最担心的房地产不良贷款压力已经过峰,但零售贷款不良率的上涨又增添了变数。

上述数据喜忧参半,上市银行不具备强劲增长的条件,研究机构对银行基本面预期并不强。浙商证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8%、1.0%,较今年上半年持平和提升0.2个百分点;预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0.1%、0.9%,较今年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

资金面:市场资金逃离 产业资本增持

从资金面看,银行股中的两类资金激烈博弈,二级市场资金明显减仓,同时产业资本开始逢低增持。

7月以来,基金持仓比重大、前期涨幅领先的中小银行大幅调整,重庆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领跌,跌幅一度超过15%,市值容量大、机构持仓均衡的国有大行股价相对稳定。

由于目前A股投资风格偏向高波动的成长股,部分机构抛售低波动的红利股,作为红利股代表的银行股整体承压。特别是中小银行领跌,具有更强的机构兑现浮盈色彩。

在银行股整体调整中,产业资本开始逆市行动。

9月15日,国信产融控股通过港股通增持青岛银行H股58.25万股,占总股本的0.01%。国信产融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8.73亿股,占总股本的15.0%。

8月27日至2025年9月19日,成都产业资本集团累计增持成都银行1142.4万股,增持金额2.08亿元,占公司总股本的0.2695%。增持完成后,成都产业资本集团持股比例上升至6.0%。

8月7日至9月18日,南京高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南京银行1.2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9%。增持完成后,南京高科持股比例上升至9.99%。

国资背景的产业资本集体增持银行股,印证了银行股作为优质红利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在长期利率下行背景下,资产荒长期存在,长线资金对稳定分红的优质资产存在强烈需求。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A股四大行对应2024年股息率为4.19%,显著高于10年、30年国债利率2.3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的股息率均在5.5%以上。

综合来看,在科技股行情结束前,银行股难言完全见底,而长线资金由于体量巨大,需要提前行动,一般投资者则可以继续等待,三季度报表披露后,根据基本面数据结合股价走势适时低位布局。

欢迎关注老狼财经公众号 这里只讲投资干货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冬明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