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蓝天航空 eVTOL展厅模拟机:从需求到现实的创新之路

在青岛蓝天民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一台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模拟机正进行交付前的最后调试。作为蓝天航空SkyScape Flight Pod系列的首款产品,它没有庞大的机身,也无炫目的翼展,却在低调的设计中透着满满的科技美感。

这台eVTOL模拟机是蓝天航空SkyScape Flight Pod系列的首款产品。

客户需求:产品研发的最初驱动力

在各类低空经济主题展会上,eVTOL相关展示产品常见两类:一类是精致的1:1模型,能直观呈现产品外观、布局与内饰,适合静态展示,却缺乏互动性;另一类是飞行模拟机,大多在通用模拟机外形基础上加装eVTOL航电仪表,体验者无法真切感受真实飞机的舱内环境。

“既然eVTOL企业的座舱设计已基本确定,为何不能做出一款既美观、又能提供真实体验的产品?”项目启动之初,这个疑问成了团队研发的最初驱动力。

团队进一步深入调研客户需求后发现:1:1模型不仅造价高昂,每次参展还需经历拆卸、运输、组装的复杂流程,既耗时又费力。客户普遍期待一款能兼顾产品细节呈现与沉浸式互动体验,同时便于巡展和运输的设备。这无疑是项挑战——既要设计出高性价比产品,实现“易运输、通电即用、无需复杂调试”的便捷性以降低参展成本,又要通过细节优化确保模拟体验不打折扣,最终打造出兼顾经济性与专业性的创新产品,为行业带来新体验。

客户期望:推动团队重新出发

“当我们带着自认为已足够成熟的方案对接客户时,订单并未如预期般到来。客户短暂认可后,又提出了更多期待。那天,沃兰特副总裁黄小飞带着他对展厅模拟机的构想走进会议室,现在回想,我不确定他当时是否真的对我们抱有期望,但我们确实认真了。” 总设计师孔令帅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没能敲定订单,大家多少有些失落。团队交流时发现,每个人都有同一种强烈的感受——我们有能力做出一款更出色的产品!”当时,既没有成熟产品可参照,也没有现成供应链支持,甚至连“严格定义的需求”都没有。但恰恰是这种空白,在团队眼中成了机遇。

他们决定从客户期望出发,重新定义产品设计,将工业设计、耐用易用、互动体验、成本控制等要素全面融入。

让客户需求不再是压力,而是驱动团队突破边界的新动力。

细节攻坚:追求极致的产品体验

“极致的产品背后,一定是极致的坚持。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能让体验者在某个瞬间感受到我们的用心。” 工业设计师潘飞说。模拟机虽以真机为蓝本,但诸多细节与真机存在差异。以右手操纵杆为例:真机的操纵杆原本安装在舱门上,而模拟机需要将其整合到舱体中——这就要求团队在还原真机操作手感的同时,不能影响人员进出。

为解决这个问题,团队先后提出不少于5种方案,从结构稳定性、操作便捷性到人机功效等方面反复论证,在一次次推翻与重构中寻找最优解。

从外形评审阶段开始,团队就不断“推翻自己”:“如何最大限度保持与真机的一致性?无法与真机一致的地方,怎样延续真机的设计风格?叉车着力点该怎么设计,才能既便于运输、又不影响美观?……”为实现设计目标,团队对结构设计、人机功效、内饰选材甚至运输便捷性进行了全盘重构。

这些藏在模拟机舱体里的“较劲”,或许不会被体验者直接察觉,却会在每一次推杆操作、每一次进出舱体时,用无声的细节传递研发团队的用心。

正如潘飞所说:“让体验在细节处自然流淌,这就是我们反复推倒重来的意义。”

“这次需求没有被严格定义,反而给了我更多发挥空间。”软件开发工程师杨丰谈及互动功能开发时,眼中满是创造的热忱。正是这种“不设限”的开发环境,让他得以将语音识别、手势交互、互动拍照及直播联机体验等功能融入模拟机。

在杨丰看来,模拟机的革新未必依赖原创的尖端技术,更重要的是让成熟技术 “活”起来。

这些看似简单的功能叠加,成功让传统模拟机跳出“训练工具”的刻板印象,多了几分科技产品的时尚感与社交属性。“真正的技术赋能,终究要回归人的体验本身。”杨丰坚信这种“始于颜值、终于体验”的开发理念,而这款eVTOL模拟机,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蓝天航空SkyScape Flight Pod系列未来绝不仅是一台展厅模拟机,它可实现“按需进化”。

成本平衡:在产品力与性价比间找到最优解

“好产品一定是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只有商业上的成功才是试金石。”项目负责人王培清反复强调,“功能设计到位后,更要考虑如何以低成本落地。”产品失败往往源于两个极端:要么功能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要么成本过高导致定价超出市场接受范围。因此,团队必须“找到成本最优的解决方案”,让产品在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具备让客户“真实受益”的价格优势。

为实现这一目标,研发团队将CNC精密加工、3D打印、焊接与钣金等多种制造工艺,集中应用在这台“小身材”模拟机上。以座椅为例:真机座椅成本高昂,必须用仿真座椅替代。团队最初考虑汽车座椅,但汽车座椅比真机座椅宽 10cm以上,无法适配;随后在网上搜寻各类航空座椅,也未找到合适款式;接着尝试改造轻奢风格老板椅,虽颜值达标、价格可控,却对真机的仿真度不足。

最终,团队下定决心:自主开模、自主选材、自主包覆。“第一个版本的座椅缝隙大、海绵硬——我们直接否决了。”项目经理李鑫说。从模具精修到海绵厚度调试,再到皮革包覆工艺优化,在舱体加工截止前的最后两天,团队终于赶制出四个符合要求的座椅。无数次自我否定,只为接近那个“最合适的答案”。

未来展望:在创新之路上坚定前行

产品交付并非终点。SkyScape Flight Pod系列未来绝不仅是一台展厅模拟机,它可实现“按需进化”—— 设备采用蓝天航空标准的软件平台与模块化设计,既能进一步简化为体验级设备,也能升级为基础款工程模拟机,甚至加装运动平台后,升级为更高级别的飞行模拟器。

当这款eVTOL模拟机从效果图变为现实时,团队成员心中满是激动。尽管这款产品曾伴随争议,即便如今,其未来发展方向仍未完全明晰,产品本身也并非毫无瑕疵。但有一件事确定无疑:好产品不是从完美开始,而是从“敢于把想象变成现实”开始。这份勇气,就藏在那些“不被看好却执意向前”的坚持里。

路远且长,蓝天航空的研发团队已然在路上。未来,他们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突破创新,在eVTOL模拟机领域探索更多可能,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王振麟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