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以精湛医术与人文关怀助双相障碍患者重归美好生活

近日,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高新院区心理科一区收到了一封沉甸甸的手写感谢信。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挚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阅读者。这封信来自刚刚康复出院的患者王某(化名)的家属。信中,他们用最朴素的语言,由衷地感谢心理科一区曾波涛主任、赵蕾主任、王文娟护士长及其带领的全体医护人员,感谢他们用无私的爱心、无比的耐心和超凡的专业精神,将他们的家人从双相情感障碍的狂风骤雨中拯救出来,重塑了一个家庭的宁静与幸福。

据了解,患者王某入院之初,正被重度躁狂发作深深困扰。疾病的阴霾让她仿佛变了一个人:严重的失眠让她日夜颠倒,精神濒临崩溃;无端的猜疑和被害念头盘踞心头,坚称丈夫不忠,家庭关系剑拔弩张;情绪极度烦躁易怒,像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让亲人战战兢兢、心力交瘁。她被困在自己混乱的思维和情绪里,痛苦不堪,整个家庭也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而棘手的病例,曾波涛博士亲自牵头组建了治疗小组。他没有将王某仅仅视为一系列症状的集合体,而是看到了她背后的痛苦与挣扎。曾波涛及赵蕾主任带领团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病情评估,迅速制定了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融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曾波涛每日查房都极其耐心,他不仅关注药量的调整和指标的变化,更注重与王某的每一次沟通,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话语,一点点瓦解她心中的壁垒,逐步纠正其偏执观念,重建理性的认知框架。他的冷静、专业与笃定,给了患者和家属莫大的信心。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医学格言在王文娟护士长及其护理团队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躁狂状态下的患者护理工作难度极大,需要超乎寻常的耐心和技巧。王文娟护士长带领她的“白衣天使”们,密切关注着王某的情绪波动,像对待亲人一样予以包容和理解。当王某因烦躁难以入睡时,是护士们轻柔的夜间巡视和安抚;当她情绪失控、言语激烈时,是护士们用专业的沟通技巧冷静应对,化冲突于无形。她们不仅提供了顶级的专科护理,更给予了家人般的陪伴与慰藉,让王某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慢慢放下了戒备,打开了心扉。

在曾波涛及赵蕾精准的医疗干预和王文娟带领的护理团队充满人文关怀的精心照护下,王某的睡眠质量开始改善,焦躁的情绪逐渐平稳,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那些不合理的念头也如乌云般渐渐散去。她开始愿意参加病区的康复活动,甚至能和其他病友轻声交流。看到妻子重新找回昔日的温柔与宁静,丈夫激动得热泪盈眶:“是你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活下去的希望,挽救了我们这个家!”

这封感谢信,是一份肯定,更是一份责任。它见证了高新心理科一区团队精湛的医术、卓越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深厚人文关怀。未来,心理科一区全体同仁将继续承载着这份信任与嘱托,用仁心仁术点亮更多被心理阴霾笼罩的生命,守护万千家庭的心灵绿洲。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陈栋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