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大鲍岛文脉赓续中的“老城焕新”

九月的青岛,秋风送爽,啤酒节的热潮刚刚退去。73岁的李学娟牵着老邻居的手,缓缓步入大鲍岛历史城区。在广兴里斑驳的青砖门前,她停下脚步,轻轻抚摸着墙壁,眼中满是回忆。这里,是她曾经生活的地方,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她追忆的目光交织的,是无数张年轻的面庞,年轻人的欢笑声与老青岛的市井气息在这里交融,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城市更新画卷。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号角的吹响,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老城改造的热潮。青岛大鲍岛作为先行者,率先“破冰”,开启了历史城区的焕新之旅。如今,这股焕新的力量正逐步向馆陶路、无棣路等街区延伸。截至目前,市北区已完成25.86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斑驳的里院重焕光彩,老字号店铺重聚街头,新潮业态纷纷入驻,承载着青岛人集体记忆的老建筑,正以崭新的姿态续写着城市的故事。

老字号重聚烟火气

这个夏天,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加持让大鲍岛的人气持续攀升。啤酒节期间,即墨路6号的“瑞蚨祥创始人”匾额再次亮相,这家百年老字号的旧址后院重新开放。店内,清水墙面泛着岁月的光泽,山墙弧线流畅,青砖墙上的百年雕花虽已模糊,但仍显精致。丝绸画悬挂其间,旗袍工坊的缝纫机声隐约可闻,“前店后厂”的布局得以完整保留。“这不仅仅是商业的回归,更是文脉的接续。”瑞蚨祥第六代传人孟庆钢感慨地说,“我们要让年轻人知道,老字号是可触摸的历史。”

370米长的即墨路上,英记楼、劈柴院锅贴等20多家老字号集体入驻,这条老青岛记忆中的街道,摇身一变成为了“鲍岛食里美食街”,成为了市民游客“寻味”的新地标。清晨,劈柴院锅贴的香气引来了众多食客;午后,英记楼的老师傅展示着“酥里藏金”的技艺,围观者无不惊叹;傍晚,老字号酒馆里,碰杯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烟火气。

“啤酒节期间,不少市民带着老人和孩子来逛老街、品美食,老人们常常念叨‘小时候就来这儿买点心’。”青岛环海湾文旅集团专员臧乔说。鲍岛食里美食街不仅平衡了街区的南北客流,补齐了餐饮短板,更延续了老青岛的“味道记忆”,提升了街区的服务品质与体验内涵。这些老字号还展现出了年轻的一面,英记楼变成了沉浸式体验空间,游客可以观赏面点师傅制作“花样馒头”,还能亲手揉面;玉柱花饽饽开设了面塑手作体验课,孩子们用彩色面团捏出小兔子、小花朵;瑞蚨祥则创新打造了沉浸式旗袍体验馆,未来还将开设刺绣、盘扣等课程。“我们计划构建一个集老字号、非遗、手作于一体的传统文化集聚区,通过‘非遗+’模式,推动老字号开发跨界联名产品,让老字号成为市井中的‘潮牌’。”臧乔满怀期待地说。

漫步在大鲍岛的街巷中,随处可见“时光细节”:斑驳窗棂上的木纹、写着“今日推荐:青岛啤酒原浆”的老式宣传黑板、印着模糊“大鲍岛”字样的老邮箱。工作人员翻阅文史档案、对照老照片还原建筑细节,用老物件、老标语唤醒城市记忆,让每一步行走都成为与历史的对话。“每个院子都有故事!”四川游客常女士站在老院门前,读着门口的介绍牌,“原来这是孟氏家族的产业,当年是青岛的‘商业望族’!”扫描二维码,院子修缮前的斑驳墙体、破损门窗与眼前整洁的院落形成了鲜明对比。“太神奇了!既能看现在,又能了解过去,这样的老城更新太有意义了。”

烟火气与时尚风并存

重燃烟火气的大鲍岛,更是刮起了一股时尚风。啤酒节期间,“潮玩”“时尚”成为了鲜明的标签。“啤酒交易所”里,游客用“虚拟货币”兑换啤酒,体验“啤酒理财”的乐趣;啤酒加“油”站的红色加油机十分吸睛,按按钮就能闻到不同啤酒的香气;青岛啤酒情绪发酵厂则设有“开心”“解压”“治愈”等主题拍照区,年轻人举着啤酒杯拍照留念。游客们纷纷感叹:“老城里能这么玩!既有历史感又有潮流范儿,太对年轻人的胃口了。”

啤酒节的喧嚣,只是大鲍岛活力焕新的一个缩影。如今,大鲍岛的招商率已接近90%,餐饮、民宿、文创、艺术空间等业态汇聚一堂,凭借“不按套路出牌”的非标商业空间锁定了“年轻力”。首店经济与百年建筑碰撞出了奇妙的反应:布兰兔的植物庄园里,英式下午茶与里院的青砖灰瓦相映成趣;X—FAT仓库售货一边卖着现磨咖啡,一边展示着设计师品牌服装;小岛日记则集合了咖啡、花艺、绘画、“撸猫”等多种元素,午后阳光洒进老窗,顾客可以在这里喝咖啡、学画画。

大鲍岛还把老建筑变成了“艺术画布”:斑驳的屋墙夜晚化身3D Mapping秀的幕布,光影间百年里院的历史变迁、青岛的城市故事徐徐展开,市民游客围坐庭院欣赏。此外,大鲍岛还“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爆款”,春天有“樱花市集”、夏天有“露天电影夜”、秋天有“非遗展”,持续的活动让市民游客总有新鲜感。

“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的模式,让大鲍岛的人气、商气、烟火气愈发浓厚。今年5月至8月中旬,大鲍岛街区的客流量达到了540万人次,总销售额突破了5243万元。“这证明老城更新既能留住记忆,还能创造经济价值。”青岛环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萌婕说。

解开城市更新的核心命题

历史城区更新中,如何既拥抱历史又走向未来,是城市记忆延续的核心命题。全国历史城区标杆项目虽然地域、文化不同,但“尊重文化本底、强调功能复合、坚持可持续运营”是共通的关键。它们兼顾了原住民的归属感、新市民的向往与游客的体验,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近年来,市北区在大鲍岛更新中探索出了“解题思路”:在运营机制上,实施“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引入专业文旅集团进行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文化+商业+社区”的复合生态,推动历史城区和老旧厂房从“输血式改造”转向“造血式运营”;在业态导入上,“新业态引入与老字号复兴并重”,引入新潮业态的同时扶持老字号“回归”,强化板块联动,借力重大节会引流;在品牌叙事上,打造“大鲍岛”“波螺油子·十二阶”等IP,挖掘历史故事、开发文创产品、深化活动传播,“逛大鲍岛”成为了青岛休闲的新选择、外地游客了解青岛的窗口。

而“人”是核心驱动力。为了吸引年轻人,大鲍岛引入了“快闪店”模式,为年轻创业者提供短期空间,建立双向试用创业孵化模式,助力潜力项目“常驻”;为了维系原住民的情感,更新中注重保留“人情味”,啤酒节上的“里院家宴”让老街坊们重聚一堂,吃家常菜、聊趣事,让原住民感受到“老城还是家”;同时,还探索让原住民深度参与,受香港“唐楼”街区居民变身“文化传播者”的启发,大鲍岛的不少原住民成为了“老城讲解员”、捐出了老物件、开设了“家庭民宿”,让城市记忆“活”在人们心中。

从李学娟的回忆到年轻人的打卡,从老字号重聚到新业态绽放,从建筑修缮到人的参与,大鲍岛的更新是记忆的唤醒、文化的传承。这里,历史与未来交织,传统与时尚碰撞,老城正书写着青岛城市的新故事。这或许就是城市更新的意义——让历史不被遗忘,让城市充满活力,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与热爱。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辛小丽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