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国际啤酒节:一杯啤酒里的城市经济新刻度

8月16日晚,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创纪录的消费数据中落下帷幕。这场为期30天的啤酒盛会,以西海岸新区、崂山区、老城区(市南、市北)三大主会场为核心,全域联动释放经济动能: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接待游客697万人次,消费啤酒2900余吨;崂山区世纪广场吸引78万人次游客,拉动周边商超、酒店、景区营收4.68亿元;老城区中山路区域接待游客共计1086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12%,日均接待游客量突破36万人次,创近年来旅游旺季历史新高。三大会场游客总量超1861万人次,折射出青岛“节城共生”模式的产业深度与全球化坐标。



从“啤酒狂欢”到全域经济生态

在本届啤酒节举办期间,西海岸会场吸引390家参展商,其中农夫山泉、滴滴出行等非酒类民企占比超30%,抖音、支付宝等平台通过市场化合作发放消费福利,标志着啤酒节从“政府主导”转向“民企唱戏”的产业生态平台。

青岛啤酒1903大篷内首创“啤酒交易所”,20多个龙头供应10多种当日鲜啤,价格随点单量浮动,涨跌幅限定20%;啤酒博物馆以422.03亿元品牌价值激活工业旅游,剧本杀、5D电影等新场景入选“全国消费新场景典型案例”。

节庆期间,崂山会场着力打造“一城双景”空间布局,中式雅韵与时尚欧情珠联璧合;“啤酒交易所”成为国内外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酷炫科技大秀“闪电侠”吸引众多权威媒体聚焦报道;“我是酒王挑战赛”氛围感“拉满”,文创雅集打造“可带走的崂山记忆”,“一杯沧海”博物展再现历届啤酒节美好瞬间;青潮谷子市集、博物馆奇妙夜、NPC游园挑战则为游客带来了更具青春气息、更有文化味道的沉浸式互动体验。

作为今年啤酒节西海岸会场的一大亮点,在8月15日全国生态日,金沙滩啤酒城成功实现单日碳中和。这也意味着啤酒节越来越“绿色”。这在全国各类节庆活动中树立了标杆,贡献出绿色实践的“西海岸模式”。

可以说,本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经济价值已远超越传统节庆边界,呈现三重产业升级逻辑,包括主体多元化、业态创新、绿色低碳实践等。

场景创新激活“啤酒城外”经济链

当前,青岛国际啤酒节已不仅是啤酒城内的活力,更多地辐射力是突破物理围墙,重构全域消费链条。

在文旅协同方面,崂山会场与崂山风景区联动发力,开通主题接驳专线,推出景区联票大礼包,崂山区主要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485万人次,吃住行游购娱等社会消费27.5亿元;老城会场创新打造“无围墙、全开放”模式,以中山路为轴,将太平路、海誓山盟广场等八大主题场地有机串联,实现一步一景、举杯即兴的开放式体验。沉浸式戏剧《梦青岛》《瓶盖上的舞者》等演出将历史文化转化为可消费场景;上街里区域创新打造“全域沉浸式戏剧街区”,推出725场演出,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共创者”。

在节会集群方面,今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与在奥帆中心举办的HOCH汉堡节、在石老人海水浴场举办的海东东咖啡节形成时空共振。汉堡节游客平均停留3小时,是传统美食节的2倍。第七届海东东咖啡节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20个城市的200余个咖啡品牌,在崂山区打造了一场盛大的城市休闲生活市集。这场活动不仅拉动了崂山区酒店预订量的显著增长,更带动了周边露营装备租赁业务的迅猛发展。而HOCH汉堡节青岛站则吸引了来自全国22个城市、近40家优秀品牌集结登陆,活动首日即刷新汉堡节夜间客流新高,10天客流量突破百万人次。


当汉堡节的游客举起青岛啤酒,当咖啡的香气混杂着青岛独有的海风,“节会经济”已然成为文旅消费的新支点。

节庆经济乘数效应下的城市增长极

随着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落幕,其经济能量正持续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更深层的产业启示在于,青岛国际啤酒节已从单一文旅IP升级为城市经济增量:即时零售平台监测显示,节会期间青岛啤酒在美团闪购销量同比激增60%,白啤、奥古特等高端产品占比显著提升;大鲍岛街区“啤酒加油站”等创新业态向常态化运营转化,验证了由“短期节庆流量”转化为“长期产业增量”的青岛路径。

“未来我们将深化‘以节兴产’模式,规划四季主题活动,推动历史城区从节庆热点向常态化活力街区转型。”青岛环海湾投资发展集团总经理助理王萌婕描绘出发展蓝图。当德国游客在金沙滩感叹“第二个家”的温度,当百年里院在酒杯碰撞中重焕生机,这场持续30天的盛宴已超越狂欢本身,成为丈量产城融合深度与消费升级刻度的时代标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倚慰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