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启动!”一场由博士人才按下启动键的人才盛会,拉开了城市尊敬人才、礼遇人才、延揽人才的序幕,彰显着青岛让人才唱主角、站“C位”的人才理念。
9月9日,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第十二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在西海岸新区启动。作为青岛招揽高层次人才的“金字招牌”,本届活动以“智汇青春之岛,博引活力未来”为主题,吸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0余所国内外重点高校的近千名博士生参会,通过“产业对接+区域协同+沉浸体验”三维模式,实现人才需求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耦合。
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运作方式。青岛市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体系建设,着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作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那么,近千名博士此次组团“打卡”青岛,收获了什么?
有人成功签约圆梦
山东大学博士陈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签约、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李昊与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北京大学博士唐玮与青岛清原作物科学集团有限公司签约……活动现场,5名前沿领域博士与5家单位率先签约,青岛高层次人才引育再结硕果。
“这次与海军航空大学签约,我既圆了参军梦,又能从事海洋相关研究,还留在了青岛。”山东大学博士陈云的感言,成为此次活动促进产才“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
记者在产才洽谈会现场看到,活动现场按产业领域划分招聘专区,百余家企业与博士面对面洽谈,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推出年薪最高60万元的科研岗位,吸引高新技术、海洋领域人才驻足。
青岛首次邀请济南市重点用人单位设立专属招聘专区,落实山东省济青“双心联动”战略,打造跨区域人才流动新通道。浪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23家济南龙头企业齐聚专区,带来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555名博士招聘需求。
“相较于往届,本届活动招募紧密围绕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需求开展引才工作。我们征集了125家用人单位3000余名博士岗位需求,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确保博士人才的研究方向与青岛的城市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青岛市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同时聚焦城市产业特色和人才发展需求,创新实施了“双向预选匹配机制”,提前征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并发送给全国各高校博士,双方通过线上平台先行对接,进一步提升人才与企业的匹配效率和匹配精准度,实现“参会即精准适配”。
有人当上博士推介官
“我是胶州人,在外读书已经有10年时间,现在即将毕业,很愿意回青岛,为青岛、为胶州引才作贡献。”澳门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生刘义圣告诉记者,我国职业教育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她有高校工作的经历,很想通过教育相关工作,赋予更多学生立足社会、贡献社会的技能和本领。目前,她正积极与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岗位对接。
“我所研究的材料学方向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及新材料等企业的岗位需求非常匹配,希望下一步能将科研成果真正运用到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读博士生赵志浩表示,他也将积极推介青岛和政策,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集聚青岛,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强劲动能。
第十二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曲丽莉、澳门科技大学刘义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赵志浩等10名“博士推介官”全新亮相,从宜居、宜业等多角度推介青岛,吸引了博士们的目光。
“其实在不久前,我跟大家一样,在选择城市时非常纠结。”刚刚落户即墨区的农学博士曲丽莉向众多博士生推介入职青岛的心路历程,她之所以最终选择青岛,首先是因为青岛有发达的农业产业基础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全市智慧农业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她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次,她曾游学世界多个城市,青岛让她感觉最舒服,“这里没有超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却有比肩国际都市的开放气度,让青年人在此既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也有诗情画意的从容。”曲丽莉这么说。
“我们尝试推出这个计划,就是由博士自愿报名、现身说法,讲述和分享来青岛的择业故事,感染和号召更多博士人才落户青岛。”据青岛市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市首次推出“博士推介官”计划,邀请优秀博士担任青岛引才大使,主要是让他们通过同行视角和专业对话,推介青岛这座城市和产业发展,增强引才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更精准地匹配人才与岗位需求。
有人决定留下来发展
在“博士行”市南研修营,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应届毕业生徐永杰感慨说:“这两天通过深度了解青岛的产业发展、人才政策、城市氛围后,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青岛的魅力,青岛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宝藏城市’!”
有朋自远方来,青岛如何为自己“代言”?
市南研修营的博士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观摩国家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库研发中心。
进企业车间、入高校院所、游街区古城、品美食佳酿……为增强博士对青岛的认同感,此次活动在实地考察板块创新设计“科技+产业+文化”沉浸体验内容,为与会博士安排了一场涵盖自然生态、历史人文、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内容的“深度游”,从“认知”到“认同”全方位展现城市魅力。
在“青味科研所”展区,琅琊台酒、流亭猪蹄等地方特产与三维扫描测风激光雷达、智能无人机光伏巡检技术同台亮相,20家本土企业与科研单位的成果展示,让博士直观感受青岛“传统底蕴+科创实力”的双重特质。
在产业认知层面,活动依托岛城知名度高、需求旺盛的用人单位,集中打造了10个专题研修营,覆盖海洋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未来产业等领域,与会博士可深入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近距离接触半导体封装、海洋生物制品等技术生产线,深入了解青岛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
在人文体验环节,活动将市南区上街里文化街区、市北区大鲍岛休闲街区、即墨古城等“顶流打卡地”串联成线,与会博士在漫步街巷中感受青岛的历史文脉与城市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西海岸新区作为“东道主”,推出“大国重器 逐梦深蓝”“科创引领 强芯扩屏”等5条产业研学路线,组织与会博士参观青岛啤酒博物馆、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载体,并联动43家重点企业设立专属对接区,推送1350个高层次岗位,提供政策咨询、新区推介“一站式”服务。
“通过参观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关键技术生产线,我看到了青岛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决心,这让我坚定了留下来的想法。”一名微电子领域博士这么说。
收获最多的是诚意和未来
这趟青岛行,对博士来说,既是一次“打卡”,也是一次实地考察。有的人带着疑问来,有了工作机会和落户打算;有人看到产业链完整、政策到位,打算把成果在青岛试水;更多人因收获城市的诚意和发展的前景而规划着人生和未来。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人才强青”计划,积极推进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全市年度集聚各类人才超25万人,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强磁场和活力迸发的创新策源新高地。
2025年,青岛市围绕全面增强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聚焦就业创业、培训科研、住房安居、子女入学、交友婚恋、文旅消费等方面发布28条举措,着力构建青年人才“就业有岗位、创业有扶持、科研有助力、住房有保障、交友有平台、生活有品质”的青年人才发展生态,努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的青年力量。
此次“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既是校地协同创新的标杆实践,也是区域人才联动的全新突破,更折射出多重战略考量:一方面,打破传统招聘“大海捞针”模式,从“广撒网”到“滴灌式”引才,确保人才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双城联动既能为人才提供更多选择,也能推动济青产业优势互补,让人才在区域协同中实现价值最大化;此外,活动以智力流动激活城市创新势能,让青岛不仅成为博士就业的“目的地”,更成为实现梦想的“启航地”。
据悉,“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自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累计吸引万余名博士来青研修,其中3000余人选择留青就业创业,为青岛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下一步,青岛将持续强化“博士行”品牌辐射力,一方面深化“提前筛选+精准对接”引才机制,推动人才需求与产业规划动态匹配;另一方面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在住房保障、成果转化、科研支持等领域推出更多务实举措,让“留在青岛”成为高层次人才的主动选择。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