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赛轮集团以技术创新为翼 翱翔橡胶轮胎行业之巅

在中国橡胶工业领域,赛轮集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依托青岛科技大学的深厚底蕴,逐步成长为中国橡胶轮胎行业的领军企业。近日,记者走进赛轮集团,深入了解了这家企业如何将技术创新置于首位,不断突破自我,引领行业发展的故事。

从孵化企业到行业龙头

赛轮集团成立于2002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赛轮已成长为拥有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九大生产基地及一家在建工厂的国际化轮胎企业。产品畅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高达318.02亿元,各项核心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赛轮集团党委副书记顾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赛轮集团是中国橡胶轮胎行业第一家将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企业,也是首家在上海主板上市的民营轮胎企业,更是中国轮胎行业首个走出海外建厂的先锋。”这些“第一”和“唯一”,不仅彰显了赛轮集团的实力,更体现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液体黄金成为轮胎行业的里程碑

在赛轮集团的创新成果中,液体黄金轮胎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珠。这项被誉为轮胎行业第四次里程碑的技术,其学名是液相混炼技术或化学炼胶技术。据顾锴介绍:“液体黄金的名字并非由我们自己命名,而是国际权威同行对我们这项科技发明的高度认可。”

液体黄金轮胎在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首先,在橡胶理论上,它打破了传统的磨耗理论;其次,在产品性能上,它成功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魔鬼三角”定律,即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和耐磨性三者之间的矛盾。使用液体黄金轮胎后,实测数据显示平均能够节能7%-12%,每百公里可节省一升油。对于家用乘用车而言,轮胎在使用寿命内可节省的油费甚至超过轮胎本身的价格。

此外,液体黄金轮胎的抗湿滑性能也极为出色。经过权威第三方测试,其刹车距离相较于世界一线品牌可缩短5到7米,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而在耐磨性方面,液体黄金轮胎同样表现优异,使用周期和行驶里程更长,对全球资源的节约起到了积极作用。

全产业链布局创新模式的典范

赛轮集团不仅在技术创新上屡创佳绩,更在产业链布局上展现了前瞻性的战略眼光。2009年,赛轮集团与青岛科技大学和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承建了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国橡中心)。这一国家级技术中心由科技部正式批复组建,并于2012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成为全国360多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中唯一一个创新模式试点单位。通过打造世界首条、最完整、极具竞争潜力的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国橡中心涵盖了科研、材料、装备、轮胎制品、循环利用及战略新兴等十余个板块。正如顾锴所说的:“赛轮作为链主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了产业链的龙头引领作用。我们的基础研究、材料、装备等方面都非常优秀,能够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在赛轮集团看来,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不竭动力。为此,赛轮集团每年将大量利润投入到基础研究中,围绕基础研究拓展到基础应用研究,再到产品应用研究,打通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路径。

“虽然基础研究高风险、高投入且产出不确定,但我们坚信只有持续投入基础研究,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才能诞生像液体黄金这样的世界级创新成果。”顾锴表示,“只要未来持续投入更多基础研究,就会产生更多以液体黄金为代表的世界级成果。”

贡献优质轮胎站上世界新高地

面对未来,赛轮集团有着清晰的规划和宏伟的目标。顾锴表示:“赛轮已经是一个全球化布局和国际化运营的企业,未来我们将坚定地走出去并且全球化布局。我们的目标是为世界贡献一条优质轮胎,让橡胶工业站上世界新高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赛轮集团将继续加大在技术创新和基础研究上的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同时,赛轮集团还将积极拓展新兴市场领域,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赛轮集团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技术创新、全产业链布局和基础研究投入的典范。在未来的发展中,赛轮集团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翼,翱翔于橡胶轮胎行业的巅峰之上。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辛小丽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