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市南区开启“生态第一课”,守护生物多样性从校园起步

新学期到来之际,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市南分局近期携手江苏路社区、齐东路社区、青岛市实验小学及青言青羽生态组织,在青岛市实验小学共同开展“开学第一课——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活动,将生动的生态教育搬进课堂,为同学们开启新学期的生态启蒙之旅。

活动特别邀请青言青羽生态组织专家桃子老师主讲。课堂伊始,桃子老师以“一只绿孔雀的生存故事”为切入点,运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世界现有孔雀的种类分布、自然栖息地特征,以及我国本土原生物种绿孔雀面临的栖息地碎片化、生存环境受威胁等困境。当讲到“全国绿孔雀仅存500~600只,属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物种”时,同学们纷纷露出惊讶与担忧的神情;而听到“为保护绿孔雀栖息地,我国果断叫停总投资30亿元的水电站项目”的案例时,现场更是响起阵阵赞叹,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国家对生态保护的坚定决心。

授课过程中,桃子老师还巧妙穿插与孔雀相关的古诗、文化典故,从“孔雀东南飞”的经典诗句到古代器物上的孔雀纹样,让同学们在了解生物知识的同时,感受生态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结。课程进一步延伸至海洋生物保护,通过海龟和玳瑁误吞塑料垃圾、鲨鱼因鱼翅贸易被大量猎杀等真实案例,向同学们倡导“拒绝鱼翅、不向海洋抛投垃圾”的环保理念。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举手分享自己的环保小行动,主动响应“保护生物多样性”倡议,纷纷表示要从节约纸张、爱护花草、不乱扔垃圾等小事做起,争当“生态小卫士”。

此次“开学第一课”活动,是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市南分局落实《青岛市市南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中“加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化“市南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融入开学教育,不仅让青少年直观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更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从课堂走向生活,助力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生态保护氛围,为市南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奠定坚实的青少年基础。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