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非遗传承人到安丘考察 溯源千年文脉 探寻非遗根魂

8月23日,正值周末,安丘市百泉禾墅农场户外营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青岛的众多非遗传承人。他们由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纺织工委副秘书长、山东省中华职教社非遗教育专委会委员、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促进会会长赵玉隆,青岛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专职秘书长陈崇水带队,带着对传统文化溯源的热忱,开启了一场连接青岛与安丘非遗脉络的考察之旅。

合影留念

参观百泉禾墅农场户外营地。

城顶山生态旅游区,云雾如轻纱般缠绕林间,松涛阵阵似低吟浅唱。传承人们乘坐的大巴车沿蜿蜒山路缓缓驶入,窗外的翠绿植被如流动的画卷,引得众人频频侧目。景区主任吕金凯早已在山门前等候,笑着向大家介绍:“今天我们要探访一位‘能听懂鸟语’的奇人故里,他与孔子的渊源可不一般。”

参观城顶山生态旅游区。

登上观松台,漫山遍野的松树尽收眼底。苍翠的树冠在山风的拂动下此起彼伏,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城顶山的松树形态各异,有的如盘龙卧踞,有的似利剑擎天。”吕金凯的讲解让传承人们纷纷驻足,目光在形态万千的松树间流转,感受着自然与岁月赋予的独特风骨。

吕金凯在介绍两株古老的银杏树。

行至山腰,两株高大挺拔的银杏树赫然矗立,需数人合抱的树干上布满沟壑,却依然枝繁叶茂,宛如两位守护山林的老者。“这是公冶长与孔子夫妇亲手栽种的,至今已有近2500年树龄。”吕金凯轻抚树干,语气中满是敬畏,“它们见证了朝代更迭、岁月变迁,是活着的历史见证者。”传承人们纷纷围拢,抬头仰望高耸入云的树冠,阳光透过金黄的叶片洒下斑驳光影,仿佛穿越千年时光,与古人隔空对话。

参观公冶祠。

踏入公冶祠,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青砖灰瓦历经岁月打磨,雕花木窗镌刻着时光印记。吕金凯边走边介绍:“公冶长是孔子的女婿,自幼勤奋好学,学识渊博,相传能与鸟儿‘对话’。当年孔子常与他在此谈经论道,探讨治国安邦之策。”在庭院中,传承人们静静聆听着公冶长通过鸟语避开强盗、传播儒家文化的故事,目光掠过庭院中的石碑与古木,感受着这里沉淀的千年文脉。

庄严肃穆的青云寺。

青云寺在阳光下更显庄严肃穆,飞檐翘角承载着岁月的沧桑。走进寺庙,非遗传承人们在向导的轻声讲解中,了解着寺庙的始建与修缮历程,目光扫过殿内的陈设与壁画,感受着宗教文化与传统建筑融合的独特魅力。

随后,非遗传承人们来到了安丘庵上石坊公园。远远望去,庵上石坊如同一位沧桑的老者,静静伫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参观庵上石坊。

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坊”的建筑,高15米,宽9.35米,由多块石灰岩垒加而成,接缝严密,浑然一体,宏伟壮观。正面刻有“圣旨”二字,中部横批为“节动开褒”,两侧刻着“旌表愚童马若愚妻王氏节孝坊”,横批下两侧还有“大清道光己丑岁建”字样,背面横批为“贞顺流芳”,其他刻字与正面相同。

走近细看,石坊上的雕刻精美绝伦,《二十四孝》的故事、梅兰竹菊等花卉,以及威风凛凛的狮子、展翅欲飞的凤凰等图案栩栩如生。当地的马宗俊老师向传承人们介绍,这座石坊建于清朝道光九年,是为了纪念一对夫妻的忠贞爱情,丈夫英年早逝后,妻子独自抚养子女、侍奉公婆,其坚守令人敬佩。传承人们驻足观赏,无不惊叹于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下午,非遗传承人们开启了期待已久的“齐鲁天路”之旅。当车辆驶入这条蜿蜒30公里的山路时,眼前的景色让大家赞叹不已。

沿途的梯田。

“齐鲁天路”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沿途的梯田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与苍翠的山林、湛蓝的天空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在安丘天路东起点,传承人们探访了标志性建筑福海塔。这座八角七层的福海塔矗立在旅游大道西侧,气势恢宏,与周围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

这里素有“鲁东南米仓”美誉,小米种植历史可追溯至1100年前,在明末清初更是成为贡米。这里地处古火山群区域,火山灰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且当地遵循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三不原则”。小米历经135天生长周期,接受充足光照与较大昼夜温差的 “雕琢”。非遗继承人们漫步田间,仔细观察小米植株,与种植户交流,深切感受到古老农耕智慧与现代生态种植理念在这片土地上的交融。

观看巨型风车。

车辆在风景绝佳的观景台停下,传承人们纷纷下车欣赏美景。山风呼啸而过,吹动着大家的衣角。远处的“大风车”(风力发电机)在山间转动,与周围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景致。传承人们或驻足远眺,或拿起手机拍照留念,尽情领略着 “齐鲁天路” 的山水田园之美。

夜幕降临,百泉禾墅农场户外营地的空地上燃起了熊熊篝火,火苗跳跃,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在欢声笑语中,趣味活动轮番上演。

参加趣味活动。


第一天的安丘之旅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非遗传承人们不仅饱览了安丘的自然风光,更深入感受了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他们纷纷表示,对第二天的行程充满期待,希望能进一步探寻安丘的文化魅力,为两地非遗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汲取更多灵感。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