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联盟成立 132家成员单位和首批标杆场景集中亮相

8月21日上午,以“场景驱动 智链青岛”为主题的青岛市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联盟成立暨首批标杆场景发布会在青岛地铁登瀛车辆基地举行。市直有关部门、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共200余人参会,共同见证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迈入“场景驱动”新阶段。

13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下设7个产业场景组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青岛市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联盟由青岛地铁集团联合国实集团、机场集团、山东大学、海尔集团、中科曙光等132家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共同发起成立,下设智慧交通、智慧海洋、低空经济等7个产业场景组,旨在打通“需求—技术—产品—应用”全链条,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策源地。

经联盟大会推选,青岛地铁集团当选理事长单位,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华云都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极视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8家单位当选副理事长单位。

规上企业超过300家,营业收入突破720亿元

近年来,青岛市将人工智能作为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先导产业,积极构建“政策包+资金池+试验场”相结合的产业支持体系,持续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目前,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企业超过300家,营业收入突破720亿元;今年上半年,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7%;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入选2025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场景创新是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关键。今年以来,青岛市深入实施场景牵引行动,在交通、市政、家庭、康养和海洋等领域着力打造应用示范场景,形成了全球首个港口服务大模型、全国首个交通行业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全国首个民航无人驾驶检测基地等一批突破性成果。

会上,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丁宁发表主题演讲,演讲以“具身智能”为主题,阐释其知行合一的具身智能方法论,融合AI认知与机器人载体,突破离身局限,实现与真实世界的深度交互;呼吁各企业依托完备工业体系,打造通用具身大模型,引领智能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多家单位签约,联盟“场景共研”机制落地

会上,地铁集团、机场集团、城运控股集团、极视角、中航信、云天励飞达成交通大模型共研签约,地铁集团、水务集团、能源集团达成市政大模型共研签约,标志着联盟“场景共研”机制正式落地。

青岛地铁发布了《青岛市人工智能标杆场景建设倡议书》,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联盟秘书长单位发布了智慧交通和智慧海洋2个标杆场景。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市大数据局联合发布了《青岛市人工智能场景清单》,涵盖智慧海洋、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领域、共计350个机会场景和能力场景。

据悉,联盟将聚焦城市轨交、智慧海洋等重点领域,通过发布标杆场景和机会清单,为技术研发提供明确方向。以真实需求为导向,有效避免技术与市场脱节,让创新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持续动力。

全链条布局,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推动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青岛市将以场景创新联盟的成立为契机,汇聚各方资源力量,深化场景共建,强化技术协同,打造标杆示范,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青岛市将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加快资源集聚、丰富应用场景,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下一步,青岛地铁将会同联盟其他单位开展场景创新工作。联盟将通过“场景驱动——联合攻关——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布局,打造“百企千景”的实践矩阵,构建“产学研用”的协同生态,助力构建青岛市“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生态,为全国场景驱动产业发展提供“青岛范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