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金融市场将迎重要调整: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降至1.99%,触发行业动态调整机制。多家保险公司宣布,将于8月31日前完成产品切换。此次调整后,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仅为1.0%,叠加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的背景,不少资金开始向银行理财等投资渠道迁徙。
“双降”倒逼市民理财转型
8月31日,保险行业完成新一轮产品切换,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头部险企全面执行新利率标准。据测算,预定利率下调后,年金险、终身寿险等产品保费涨幅最高超20%,直接削弱了保险产品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国有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已降至0.95%,三年期利率仅1.25%,传统储蓄方式收益空间持续收窄。
“现在存银行和买保险的收益差距越来越小,不如转向理财博取更高回报。”60岁的投资者郭先生坦言。他曾是跨省存款的“存款特种兵”,如今将资金转投银行理财产品,今年他购买的一款华夏理财产品的实际年化收益高达3.65%,远超同期存款利率。
权益类理财收益表现亮眼
今年以来,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表现亮眼。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的46只公募权益类产品中,43只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为正,其中17只收益率超10%;在这17只产品里,1只收益率突破20%,更有1只收益率攀升至30%以上。
从管理机构来看,17只高收益产品呈现集中化特征:华夏理财管理数量居首,达5只;光大理财紧随其后,有4只;宁银理财与招银理财各有3只产品入围;信银理财有2只产品上榜。其中,华夏理财旗下“天工日开6号(微盘成长低波指数)”表现尤为突出,以30.51%的年内收益率位居榜首。
另外,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显示:截至今年6月,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理财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态势。截至今年6月,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1029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19万个。
银行理财迎“窗口红利期”
在低利率环境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锁定较高收益的金融产品。记者采访了解到,银行机构推出的7天至3个月短期产品普遍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部分产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突破3%,满足了投资者对流动性和收益的双重需求。
当前环境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正在深刻重塑市场格局与投资者行为。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净值化已彻底打破“刚兑”预期,投资者风险意识也愈来愈强,对混合类、权益类等高波动理财产品的接受度明显提升,为居民财富入市创造了更好条件。随着政策持续推动与市场环境不断改善,权益类理财产品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未来将呈现“渐进式扩容”趋势。
不过,薛洪言也强调,净值化时代需接受“收益非线性增长”特征,以风险互补实现“波动可控下的收益最大化”,避免盲目追逐高收益。他建议,可通过“固收打底+权益增强+另类分散”的合理配比实现风险分散,其中的另类资产可涵盖REITs、黄金等低相关性工具。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雯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