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保险业半年报:保费增速跑赢全国,农业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7月28日,青岛市保险业半年报正式发布,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行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数据显示,上半年青岛保险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多项指标实现突破性增长。截至6月末,全市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31%,增速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保险资金在青运用规模同比增长23.4%,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保费增速领跑,彰显发展活力

截至6月末,青岛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8.31%,增速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岛累计赔付支出1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66%,新增风险保障金额94.15万亿元,保险资金在青运用规模860亿元,同比增长23.4%,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特色险种扩容,创新多点开花

据了解,青岛围绕“保特色、保产业”,在市级层面持续开展特色险种试点,在县域层面持续实施特色险种“以奖代补”政策。2024年试点开办了海参、牡蛎、生猪、生鲜牛乳等36个政策性特色险种,2025年全市试点的政策性险种数量达到10个,生鲜牛乳、蛋鸡、海参、牡蛎等险种的试点范围将覆盖更多的区(市),并首次开办市级政策性肉牛收入保险和蜜蜂气象指数保险。

为增强花生产业抗风险能力,青岛市创新推出花生“保险+期货”试点,2023至2024年连续两年获批郑州商品交易所(郑商所)试点项目,累计承保花生20万亩,争取郑商所资金支持700万元,市财政配套1200万元,赔付率达126%,惠及农户5万余户。2025年,青岛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财政配套资金增至900万元,第三次获批郑商所试点项目,为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海水养殖是青岛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06.8万吨,其中养殖产量84.9万吨。海参和牡蛎作为主要养殖品类,易受高温、强风等自然灾害影响,传统保险难以满足需求。为此,青岛市自2024年起实施政策性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和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通过财政补贴降低投保成本,提高养殖户参保积极性。该举措不仅帮助养殖主体灾后快速恢复生产,还推动商业保险机构开发更多特色产品,进一步完善海洋渔业保险体系,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险发展快速,护航乡村振兴

近五年来,青岛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青岛农业保险近五年来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9.32%,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青岛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协同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涵盖主粮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等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为全市农业生产主体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据统计,2024年青岛农业保险为各类农产品提供风险保障128.3亿元,涵盖粮食、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林业等领域,并创新推出崂山茶、胶州大白菜、西海岸蓝莓、平度生猪、莱西牛乳及海参、牡蛎等特色农产品保险,惠及农户89.5万户次,保障规模及受益农户数量居全国计划单列市首位。全年支付赔款4.6亿元,创历史新高,综合赔付率达93.99%,位居全国第七。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个个生动的典型案例,是青岛保险业持续深耕、积极作为的有力见证,彰显出保险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凭借稳健的发展态势、特色险种的创新拓展以及农业险的迅猛发展,青岛保险业不仅在保费增速上跑赢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更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当下的青岛保险业,正不断为服务实体经济筑起一道道防护墙,撑起一把把惠泽民生的“保护伞”,在时代的浪潮中,这张“保障网”日益紧密,为城市发展与民生福祉筑牢坚实根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雯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