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黄海之滨,青岛港巨轮穿梭、笛声悠扬,新开辟的中东—欧洲快线正劈波斩浪,串联全球航运网络。在这里,40万吨级矿石码头傲然矗立,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加速汇聚,“云港通”智慧物流系统高效运转,一座面向未来的国际航运中心正加速崛起。自2024年青岛高规格成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以来,《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全面铺开,港口功能加速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数智港”升级。从基础设施硬实力到航运服务软实力,从航线网络拓展到港产城深度融合,青岛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完善全球航运服务体系,在世界级港口竞争中展现中国港口的创新活力与发展韧性。
全球织网:航线版图强势扩张
当“圣安东尼奥马士基”轮、“地中海弗罗拉”轮先后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QQCT码头时,标志着马士基与以星航运合营的NEOASAS中南美航线及地中海航运的CLANGA中东航线在青岛港顺利开通。2025年,青岛港航线版图实现战略性扩张。短短半年间,青岛港新增集装箱航线11条、件杂货航线4条、国际中转通道6条、海铁联运线路5条,再创历史新高。
一条条新开辟的航线,生动勾勒出这座百年港口正不断打造全球供应链的“中国节点”,在新丝绸之路上刻下东方枢纽的坐标。
在青岛港码头现场,中远海运“东南非直达快航”周班轮正装载着森麒麟轮胎的集装箱离港——这条将中国至东南非运输时间从40天压缩至20天的航线,是青岛港9条直达非洲航线的缩影。今年前5个月,青岛港新增的航线包括3条“一带一路”航线、1条美西航线、1条美东航线、2条南美航线。这些航线不仅覆盖了中东、地中海、北美等传统贸易区域,还实现了向南美等新兴市场的战略拓展。6月份,新增达飞海运中南美线、中外运集运海防线以及太平船务/韩新海运合营印尼线3条航线,加密了“一带一路”优势航线组群。7月份,新增1条中东航线,增强了中东与中国北方港口的连通性,扩大了服务覆盖范围,改善了华北地区的贸易准入。据统计,新航线覆盖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南美主要经济体以及中东关键港口,预计每年将为青岛港新增集装箱吞吐量超20万标箱。
一系列新开航线,精准构建东亚与中东、南亚之间的海上通道,不断强化着青岛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布局,其在为全球贸易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物流服务,也意味着青岛在服务全球贸易的能力和广度实现了质的飞跃。
通过持续优化航线网络布局,青岛港不断扩大外贸“朋友圈”,先后吸引2M、海洋联盟等国际航运联盟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新增国际航线数量居北方港口首位。目前,山东港口青岛港海运航线总数突破230条,航线密度和通达性在北方港口中独占鳌头。其航线网络辐射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主要港口,实现了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的全面覆盖,形成了“东联日韩、西接中亚、南通东盟、北达俄蒙、辐射全球”的国际航运格局。
顶格托举:再造一个青岛港
在开通新航线赋能区域贸易、开拓增长新路径的同时,青岛港持续发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特别是2024年6月,青岛市高规格成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市委、市政府顶层谋划、高位推进,相继出台《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 2025 年工作要点》等指导性文件,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升为城市战略,从基础设施、航运网络、航运贸易等维度发力,推动青岛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加速转型。同年8月,《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重大项目建设随之进入优势发展期,青岛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齐聚开工仪式、多次深入青岛港现场调研,举全市之力、聚全域要素顶格支持,靶向破解港航发展瓶颈。
在协同联动上,青岛西海岸新区与青岛港、海关等部门创新建立了港城联席会议制度,发布《青岛西海岸新区优化提升口岸营商环境白皮书》,推出涵盖口岸通关便利化服务、航运专业人才引进等 17条务实举措,为港产城融合按下“加速键”……
按照《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未来青岛港将不断加快从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数智港转型,再造一个青岛港,进一步提升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
2025年,青岛港开工建设了总投资约770亿元的港口重大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项目,涉及专业化码头、集疏运体系、港产城联动等领域。其中,在董家口港区就投入超400亿元建设北三突堤7-8#泊位、琅琊台湾湾底通用码头、琅琊台湾东部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工程,预计建成后将新增年通过能力2612万吨、1100万标准箱。今年上半年,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完成交工验收,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仓储工程(二期)、山东港口航运金融中心正式投用,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发展动能强劲。
随着这些项目的突破,一个高效立体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正加速成型。待项目全部建成后,董家口港区货物吞吐能力将超过7亿吨,相当于再造一个青岛港。
一系列硬核举措,让青岛港在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征程中底气更足,也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夯实了根基,助力城市能级持续跃升、比较优势不断放大。
产业聚变:崛起千亿级临港集群
在青岛港码头现场,40万吨级矿船、2.4万标箱巨轮在碧波间进出,海铁联运班列如钢铁长龙驶向内陆,临港产业园的玻璃幕墙折射出金色阳光。这组充满张力的图景,映射着一个千亿级临港集群正呼之欲出。
6月26日,位于董家口港区的路易达孚食品科技产业中心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美元,总用地约33.3万平方米,项目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满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8亿元人民币,二期和三期将重点发展宠物食品、创新食品及清洁能源等领域。目前,青岛港还在积极推进中储粮仓储项目落地,一期规划新建散粮仓储能力30万吨,吸引更多粮油企业在临港建厂。
以港口为支点,深化港产城融合,已经成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极为重要的一环。山东港口航运金融中心汇聚港航要素,青岛源文化中心(市图书馆新馆)破解审批难题快速推进,邮轮港启动区商业配套项目创新打造宜居标杆,港口与城市在多元业态中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从外资巨擘落子到粮油仓储,从航运金融到民生配套,青岛港不断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港产城融合步伐,这个千亿级临港集群正在黄海之滨加速崛起。
双轮驱动:打造全球航运新标杆
在青岛港“云港通”智慧平台上,一场数字化变革正在重塑港口生态:过去需要4小时办理的进口提箱业务,如今通过区块链技术压缩至20分钟,减少碳排放约15%。2025年优化升级“船边直提”模式,将货物通关时效平均压缩3-7小时,叠加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优惠政策,助力非洲咖啡豆、可可等农产品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进入中国市场。
智慧化作业场景已遍“港”花开。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西联公司全流程自动化件杂货纸浆码头,随着笛声长鸣,从巴西远道而来的“中远海运进取”轮满载29310吨纸浆缓缓进港。船舶靠岸后,多台自动化吊具从高空落下,巨大的纸浆被精准抓起后稳稳放在件杂货专用IGV(智能引导运输车)上,穿行于堆场内的电动无人驾驶伸缩臂叉车早已就位,将IGV运抵的纸浆精准摆放。这个由传统码头改造而来的智慧作业场景,实现了件杂货自动化作业,是新一代港口工人的智慧结晶,也是青岛港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软联通”方面,青岛港实现全面升级。青岛港积极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多哥洛美港等4国港口缔结友好港关系,系统输出智慧港口管理经验;创新推出“一港装”集约化运输模式,通过整合整车货源集中发运,单批次物流成本大幅降低。海信南非工业园依托该模式,每年向非洲市场输送超百万台家电;摩洛哥森麒麟智能工厂通过港口物流网络,实现原材料和成品高效流转。此外,青岛港打造了全球首个港口服务类大模型——方舟TaaS,聚焦海运进出口贸易流程的关键环节,依托港口物流链海量的数据资源,全面覆盖船东、货主、货代等港航口岸用户群体,推动港航口岸服务智能化升级。
港口运营的绿色转型同样备受瞩目:“智能空轨”“船船直转”等低碳模式推广后,2025年青岛港前4个月单位标箱能耗同比下降8%。海尔在埃塞俄比亚建设的光伏微电网设备,通过港口“优先装卸”机制,高效运抵非洲农村,为当地居民点亮5000余户家庭的夜晚。
前不久,青岛港成功落地中国北方港口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并入列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轮。更早之前,青岛港取得了绿色甲醇货种作业资质,与10家船公司签署《绿色能源供应备忘录》。青岛港正在推进绿色能源加注、设备清洁能源替代以及港区新能源应用推广,最快今年年底将具备甲醇、LNG“船对船”加注能力,实现甲醇、LNG加注常态化作业。青岛港还以打造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为目标,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抓手,将整个物流链条纳入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为产业上下游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通过“智慧化+绿色化”双轮驱动,青岛港正向世界一流航运中心加速迈进。按照《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青岛正加快推进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加快拓展航运贸易市场、提升口岸服务功能、培育港口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等13项重点任务,持续为全球供应链注入“中国智慧”。
排名攀升:跻身全球航运中心第13强
集装箱桥吊昼夜不息,万吨巨轮穿梭如织,青岛港不仅在国家开放大局中发挥着战略支点作用,更在全球贸易版图上刻下越来越深的“中国印记”。其跃升的全球航运中心排名,正是对这座活力港口最生动的注脚。
7月11日,《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揭晓:青岛从全球第15位跃升至第13位,首次超越东京、釜山等东北亚大港,继续领跑中国北方港口群。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青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港口在保持业务量稳健增长的同时,积极推进绿色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
2024年以来,青岛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列入城市发展战略,青岛国际枢纽海港能级不断提升。新版青岛港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1亿吨、3087万标箱,稳居全球第4位、第5位,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按照预期目标,到2026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初见成效,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7.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600万标准箱,航线总数达到240条,海铁联运箱量突破255万标准箱,欧亚班列开行规模突破1100列,物流业增加值超过1900亿元。到2028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黄海潮涌,千帆竞渡。青岛港的每一次锚链抛响,都在为世界经贸版图注入新的确定性;每一条新开辟的航线,都在编织中国与命运共同体的韧性纽带。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正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雄心,汇聚全球航运要素,强化枢纽能级,以港口的磅礴之力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持续为全球贸易注入强劲的“中国动能”。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雯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