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话剧《地铁六号线》在北京二七剧场汇报演出,演出现场,《班组建设: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的夯基工程——青岛地铁的创新探索》一书同样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书籍对青岛地铁班组建设的体系、路径、成效等作出阐述,话剧则通过艺术的形式将整个系统直观具象地清晰呈现。一本书、一出剧,与现场观众共赴“中国工人大思政课”。
现代企业班组建设由来已久,从本质上看,其基本范式是遵循科学管理的原理,依据企业发展目标,在班组建设和员工作业的流程、方式以及结果等方面,制定一整套规范和标准。
青岛地铁集团班组建设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班组建设的特点,集团内部所有班组都在推行班组建设,施工单位和业务委托外包合作单位也全部在开展班组建设。青岛地铁集团通过班组建设,有序有力有效地把工程承包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业务委托外包合作单位联系起来,形成了目标一致的共同体,取得了很好的业绩,推动企业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战略目标迈进。
《班组建设: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的夯基工程——青岛地铁的创新探索》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路在何方的时代之问”,阐述了青岛地铁集团领导班子在认真分析企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决定从“新发展理念的管理创新”“党的历史经验的与时俱进”“国企发展范式的学习再造”“主人翁意识的增强自觉”“党的领导的保驾护航”五个维度去找寻思路和答案;第二部分为“小切口 大视野”,旨在展示作为班组建设核心内容的“二三四五”班组一线工作法创新发展以及迭代升级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时代之问的青铁答卷”,不仅回顾总结了推进班组建设创新的经历和所取得的成绩,而且围绕一些事关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和展望;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分别为典型案例和心得体会,反映了青岛地铁集团班组建设的每一项创新举措及其成效,以及亲历者的真实感悟。
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青岛地铁集团将在新的征程中,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创造更多更好的新鲜经验,探索出更多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路径,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观众翻阅书籍
相关链接:以民主管理为核心的班组建设创新实践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青岛地铁在总结十余年建设、运营经验的基础上,紧扣产业变革新趋势、队伍建设新挑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系统观念,创新构建了以民主管理为核心的班组建设新模式,探索出一条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有效路径。
创新构建班组建设新模式
2020年,青岛地铁步入网络化运营阶段。运营一线员工队伍呈现年轻化特征(平均26岁),面临专业能力不足、人员流失率较高(基层管理人员流失率高达9%)、安全管理压力大等难题,聚焦员工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等核心诉求,青岛地铁启动了班组建设与班组长成长关爱工程。创新推出“小立法+二次分配”的参与式民主管理模式:“小立法”即参照人大立法程序,组织班组全员聚焦工作重难点,以问题为导向民主制定管理条款;“二次分配”则是将分配权下放至班组,月末依据条款和员工得分确定分配方案。班组建设推开后,员工主人翁意识与干事热情空前高涨,关键运营指标持续领跑全国。得益于班组建设,团队凝聚力显著提高,每逢关键时刻,大批员工主动放弃休息驰援一线。
构建班组建设“二三四五”新机制
2021年,青岛地铁三期规划7条线路获批,迎来建设高峰。管理力量分散,安全管理压力剧增,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青岛地铁初步考虑将运营板块的班组建设经验复制推广至建设板块。
但与运营不同的是,建设工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大,且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属合同关系,缺乏对工人群体的直接管理手段,推行以建设单位为主导的班组建设在全国尚无先例。总结建设板块实践经验,青岛地铁提炼形成了“两进三环四管五保”一线工作法:两进是党员进班组、领导干部进班组,旨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环是“小立法+二次分配”、保障赋能、考核评价三个关键环节,核心是动态调整、全员参与的“小立法+二次分配”;四管是管生活、管培训、管分配、管体系,是班组建设管理的基本要素,也是“两进”人员的基本职责;五保是保安全、保质量、保效率、保效益、保自管自治,是班组建设要实现的根本目标。
搭建班组建设“三位一体”新路径
2022年,青岛地铁以三期规划7条线全面开工为契机,发布《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目标体系》,聚焦建设、运营核心业务,构建了“1+6”的目标框架,“1”是以创新为引领,“6”是安全、优质、和谐、绿色、智慧、高效六大目标,与《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层级一致、相互对应,既包含宏远目标,也有立做立行的目标,成为各项工作的总牵引。
为推进目标落地,青岛地铁将班组建设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的夯基工程,引导员工承接目标、内化为高标准作业要求。
2023年,青岛地铁聚焦为一线减负、服务、赋能,构建涵盖组织、人才、机制、资金、安全五大领域的保障体系。至此,以目标体系为牵引、班组建设为基石、保障体系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战略管理框架正式成形。基层班组深度融入企业顶层设计,决策层和中间层提供全方位支持赋能,三者深度融合,实现民主管理上下贯通,形成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发展新格局。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