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正式公布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青岛市再度强势入选。这标志着青岛自2022年该政策实施以来,已连续第四年荣获此项国家级荣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切实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实现“增量、扩面、降价”。
青岛答卷:增量、扩面、降价见实效
青岛此番蝉联,实至名归。近年来,青岛全力推进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精妙运用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坚持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发力,有效撬动社会资源向普惠领域汇聚,成果斐然。截至2025年5月,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438.15亿元,较年初增长4.83%;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45%,较年初再降0.24个百分点,企业融资负担持续减轻。
为确保宝贵的财政资金精准滴灌、发挥实效,青岛市将统筹用好中央奖补资金及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奖补政策。通过补充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提供保费补贴等具体举措,显著提升担保机构服务实力和风险分担能力,最终目标直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深耕创新:310场次金企对接“活水”涌流
连续四年跻身“国家队”,是青岛在普惠金融领域深耕细作、勇于创新的有力印证。
今年以来,青岛市已组织多层次金企对接活动310场次,推动金融机构走访对接企业、项目2.55万家次,成效显著,实现新增授信3384.32亿元、新增放款1280.94亿元。政策层面,《青岛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制定落实,提供了系统性支撑。尤为亮眼的是,青岛在全国首创四大AMC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机制,并率先成为全国18个试点城市中实现AIC基金落地全覆盖的城市,积极吸引增量金融资源赋能城市发展。
这场普惠金融“及时雨”,正精准浇灌实体经济的沃土,金融活水加速涌向最渴求之处。
山东力量:四地入选,普惠星火燎原
在财政部公布的2025年名单中,除青岛外,山东省的泰安市、临清市、汶上县也成功入选。这些地区将获得中央财政的奖补支持,用于发展普惠金融,着力缓解普惠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
普惠金融发挥“雪中送炭、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2019年7月,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启动,促进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本、提质”取得初步成效。2022年起,这项试点升级优化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支持地方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增强金融普惠性。另据了解,除了财政奖补,政府性融资担保,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支持普惠金融的重要财税政策工具。
青岛四年蝉联国家级普惠金融示范区,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对其系统性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路径的权威认可。从“增量、扩面、降价”的硬指标,到310场次金企对接的“活水”奔涌,再到全国首创的机制突破,青岛正以扎实的行动诠释着普惠金融“雪中送炭、服务民生”的核心价值。这份“四连冠”的答卷,为深化全国普惠金融改革提供了鲜活的“青岛样本”。随着中央财政奖补、政府性融资担保、税收优惠等多重政策工具持续发力,普惠金融的星火将在青岛乃至更广阔的土地上形成燎原之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更包容的金融动能。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雯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